根據測定,銀耳芽孢(從銀耳子實體上分離得來的)不存在纖維素酶和半纖維酶,不能分解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甚至也不能利用硝態氮,對澱粉水解力也差,因此它不能單獨在木培養基上生長。隻有當銀耳芽孢與香灰菌絲混合接種在一起時,由於銀耳獲得了香灰菌絲分解木屑得到的糖分,從而繁殖成功。

蘑菇的母種、原種和栽培種

蘑菇按照來源和生產目的,可將菌種分為母種、原種和栽培種。母種指的是孢子或菇體組織在瓊脂培養基上萌發、分離的菌絲。它是生產其他菌種類型的原始種。獲得母種,有組織分離和孢子分離兩種方法。一種是從蘑菇菌褶裏收集它的孢子,並在適宜的條件下,使孢子萌發成菌絲,這是孢子分離法。另一種是從蘑菇子實體的菌傘與菌柄之間,切取某一部分組織,放在培養基上來培育菌種,稱為組織分離法。母種又稱一級種,它是生產上作為擴大培養用的菌種。母種一般用試管作容器。按照一定的配方製成斜麵培養基。對母種的要求是純度要高。

二級種是原種。原種來自一級種的擴大培養,它是母種和栽培種之間的過渡種。原種是在栽培季節前1~2個月提前製備以供生產擴大為栽培種所準備的。對原種的要求是保持純度,絕對不能有汙染。常采用750毫升、透明度較高的玻璃瓶作為培養容器。製作時,將母種(斜麵菌種)接入滅菌的瓶裝麥粒、木屑、糞草等培養基內進行培養。原種的製種量較少,必須進一步擴大製種量,獲得直接用於生產的菌種,稱為栽培種,也是三級種。栽培種是將原種接入滅菌的瓶裝或塑料袋培養基內培養而成的。

栽培食用菌的木屑

以木材為生長基質的菌類為有香菇、平菇、金針菇、滑菇、猴頭、黑木耳、銀耳等,它們分解纖維素、木質素的能力較強,能夠利用椴木或木屑作培養料進行栽培。

然而並不是所有樹種的木屑都可以用來栽培這些食用菌的。含有鬆脂、精油、醇、醚等殺菌物質的鬆、柏、杉等針葉樹以及含有少量芳香性殺菌物質的樟科、安息香科等少數闊葉樹種的木屑,一般是不能直接用來栽培食用菌的。一般的闊葉樹種如柞、柳、榆、槭、楊、槐、桑、樺、楓、構、椿、櫟、桃、梨、蘋果、苦楝、懸鈴木等的枝條和木屑,都適宜栽培食用菌。

許多研究單位經過試驗,鬆、柏、杉等針葉樹的木屑隻要經過預處理,還是可以用的。預處理的方法是:將經過曝曬2~3天的新鮮幹燥的鬆、柏、杉等樹的木屑盛在容器內,注入沸水浸泡,並加入1~2%的石灰粉拌勻,覆蓋舊麻袋保溫。浸泡1~2天,控水後再用清水衝洗,基本上達到無鬆油味和堿味後,攤在塑料薄膜上曬幹,促使木屑中殘留的有害物質進一步揮發。然後適量噴水,使含水量達到60~70%,pH值為7~7.5,再將四周塑料薄膜卷包蓋嚴,使其發酵。待料溫達到65~69℃時,保持2~3天,然後散開堆料,晾涼後就可使用。也可用堆置發酵的方法,待堆溫升高到60~70℃時,維待3~4天後翻堆,將四周的翻至中間,再發酵一次就可使用。一般鬆、柏、杉木屑處理後,用於栽培食用菌時,都要加入10%~20%的麩皮或米糠,還要加入1%~2%的過磷酸鈣。

草腐菌和木腐菌的培養

食用菌需要攝取一定的營養物質才能生長發育。不同種類的食物菌在攝取營養物質的方式有些不同,一般有腐生、共生和寄生3種類型。大多數食用菌是腐生型的。在腐生型食物菌中,有一種多生長在腐熟堆肥及腐爛草堆上,它們靠分解吸收糞草中的有機質作為主要營養來源,這類食用菌又稱草腐菌。另外一類食用菌主要生長在枯立樹、倒樹樁及斷枝上,它們分解纖維素、木質素的能力較強,也可用木屑作培養料進行人工栽培。這類食用菌又稱為木腐菌。不管哪種營養類型的食用菌都是從基質中攝取碳源、氮源、無機鹽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而生活的。草腐菌要求培養料中的碳氮比在堆肥前為33∶1,堆肥後為17∶1。而禽畜糞是氮素的主要來源,所以,堆肥時加入一些禽畜糞可以提供氮源,同時,禽畜糞中有許多耐熱性微生物也有利於提高堆溫,加快養分的釋放。但是,香菇、平菇、木耳、猴頭等這些木腐菌,要求培養料的碳氮比是20∶1,而木屑中含氮量隻有0.4~0.5%,大大低於需要。因此,在用木屑栽培食用菌時,就需添加含氮素比較高的麩皮或米糠,添加量以20%左右為宜,過多反而不利於菌絲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