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夏季奧運會(7)(1 / 3)

蘇聯和東歐國家壟斷了本屆運動會的體操比賽。男子項目,由於從1960年起一直獲團體冠軍的日本隊的缺席,蘇聯取代了這個位置,這也是它自1956年後再次獲得這個榮譽。蘇聯列寧格勒22歲的大學生亞曆山大·季佳京。在與上屆新聞人物安德裏亞諾夫爭奪個人全能時取勝1980年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獎牌1。他除獲得個人全能、吊環和團體3枚金牌外,還在鞍馬、跳馬、雙杠、單杠中四獲銀牌。安德裏亞諾夫成績雖不如上屆出色,但也獲得了兩枚金牌(團體、跳馬)、兩枚銀牌(個人全能、自由體操)。有鞍馬“大師”之稱的匈牙利選手佐爾坦·馬喬爾再次表演了出色的技藝,蟬聯了冠軍。女子金牌之爭,主要是蘇羅兩國。上屆體操“女皇”羅馬尼亞的科馬內奇,在爭奪個人全能桂冠時,敗於蘇聯18歲的葉蓮娜·達維多娃,與民主德國的馬克西·格瑙克並列亞軍。

1980年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獎牌2

拳擊賽場上,古巴拳擊選手奪得6項冠軍。古巴特奧菲洛·史蒂文森第三次贏得了特重量級(81公斤以上級)冠軍。蘇聯在馬術比賽中也成績頗佳,獲得了6枚金牌中的3枚。23歲的奧地利姑娘伊莉莎白·托雷伊爾,在盛裝舞步騎術賽中榮獲冠軍,成為繼聯邦德國林森霍夫、瑞士斯圖克爾伯格之後第三個獲得這種榮譽的女性。獲該項團體冠軍的蘇聯隊,3名選手中也有1人是女性,她是年已35歲的維娜·米謝維奇。這位蘇聯女騎手是位沙場老將,多年活躍在賽馬場上,但這是第一次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

本屆奧運會蘇聯共獲金牌80枚、銀牌69枚、銅牌46枚,居各隊之首。這是蘇聯自1952年以來在奧運會獲金牌最多的一次,也是奧運會有史以來一個國家在一屆奧運會上獲金牌最多的一次,當然這和本屆奧運會的抵製事件有很大的關係。民主德國金、銀、銅牌分別為47、37、42枚,列第二。保加利亞獲金牌8枚、銀牌16枚、銅牌17枚,首次進入奧運會前三名之列。8月3日的閉幕式上,由於美國反對,一反慣例沒有升起下屆奧運會東道主美國的國旗,而以洛杉的市旗代之。

獎牌榜

國家或地區金牌銀牌銅牌總計

蘇聯806946185

民主德國473742126

保加利亞8161741

古巴87520

意大利83415

匈牙利7101532

羅馬尼亞661325

法國65314

英國57921

波蘭3141532

瑞典33612

芬蘭3148

捷克斯洛伐克23914

南斯拉夫2349

澳大利亞2259

丹麥2125

巴西2-24

埃塞俄比亞2-24

瑞士2——2

西班牙1326

奧地利1214

希臘1-23

印度1——1

比利時1——1

津巴布韋1——1

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

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海報

開幕時間:1984年7月28日

閉幕時間:1984年8月12日

主辦國家城市:美國洛杉磯

本屆奧運會是奧運會由衰到盛的轉折點,中國也借此走向世界。1978年國際奧委會雅典會議決定,由唯一申請城市美國洛杉磯承辦1984年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奧運會的花費是巨大的,特別是近幾屆更如此,如1972年,慕尼黑花了10億美元;1976年,蒙特利爾花了20多億;而1980年,莫斯科竟花了90多億美元。洛杉磯奧運會是1896年奧運會創辦以來首次由民間承辦的運動會,既無政府補貼,又不能增加納稅人負擔,加之美國法律還禁止發行彩票,一切資金就都得自行籌措。奧委會主席尤伯羅思領導這個委員會白手起家,廣開財源,采取了各種措施,如與企業集團訂立資助協議;出售電視廣播權和比賽門票;壓縮各項開支,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盡量不修建體育場館;不新蓋奧林匹克村,租借加州兩座大學宿舍供運動員、官員住宿;招募誌願人員為大會義務工作等。尤伯羅思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使組委會的工作井井有條,一切都順利進行。本屆奧運會原計劃耗資5億美元左右,後來不僅沒有出現虧空,而且還有盈餘。但是,他的作法,也遭到一些非議,批評本屆奧運會帶有濃厚的商業色彩,特別是在美國境內的火炬接力,參加者每跑1英裏需3000美元的作法,引起了體育界人士的不滿,認為它嚴重地違背了奧林匹克原則。但是,總的來說,尤伯羅思的嚐試仍不失為一次成功之舉。

大會於7月28日至8月12日在洛杉磯舉行。當時國際奧委會成員有159個,共有140個國家和地區參賽,遠遠超過了以往各國的規模。抵製和因故未參加的國家和地區有19個,本屆參賽運動員共7616人,其中女運動員1719人,也是曆屆人數最多的一次。東道主選手最多,加拿大次之,聯邦德國列第三。中國奧委會派出了一個大型體育代表團參加了這次盛會。52年前,舊中國首次參加的第十屆奧運會,地點也是在洛杉磯。當時運動員僅劉長春一人。而這次運動員達225人,參加了16個大項的比賽。中國台北奧委會也派出67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遊泳、舉重等項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