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壺
冰壺比賽
冰壺運動,又稱冰上溜石,起源於蘇格蘭,至今存有上刻1511年字樣的砥石。14世紀蘇格蘭流行在冰上進行一種類似地滾球的遊戲。16世紀開始出現冰壺比賽。18世紀傳入北美。1795年蘇格蘭成立世界上第一個冰壺俱樂部。1807年傳入加拿大,從1820年起在美國等地流行。1838年蘇格蘭冰壺俱樂部製定第一個競賽規則。20世紀初,冰壺在加拿大廣泛開展,1927年舉行了加拿大首屆冰壺比賽,當時稱麥克唐納·布賴爾錦標賽,1980年更名為拉巴特·布賴爾錦標賽。20世紀60年代先後在瑞典、挪威、瑞士、法國、聯邦德國、丹麥以及意大利等國家廣泛開展。1959年舉行首屆蘇格蘭威士忌杯賽,直至1968年改稱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冰壺錦標賽。1979年起舉行了第一屆世界女子冰壺錦標賽。
冰壺比賽
冰壺比賽場地長44.5米、寬4.32米,四周設有高2英寸,寬4英寸的木框。場地中線兩側分別有前衛線、丁字線和後衛線,丁字線的交叉點為營壘的中心點,以中心點為圓心,向外分別各畫一個半徑為0.15米、0.61米、1.22米、1.83米的同心圓。砥石則是由蘇格蘭不含雲母的花崗岩石製成,直徑長29厘米,厚11.5厘米,重19公斤。每場比賽兩隊參加,每隊4人,共進行10局,每局投兩次(共16枚砥石)。比賽時各隊以一壘隊員、二壘隊員、三壘隊員和主力隊員的順序,向對方交替投擲砥石,以砥石距離對方營壘圓心的遠近計分,近者得分,即每一局中擁有進入營壘並且距離圓心最近的隊伍得分,該隊每一個進入營壘中、較之另一隊所有石壺都更接近圓心的石壺都可計一分,每石1分,積分多的隊為勝。冰壺於1924、1932、1936、1964、1988和1992年6次被列為冬奧會表演項目,直至1998年冰壺運動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冰球
冰球起源於加拿大,又稱冰上曲棍球。19世紀中葉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金斯頓地區流行腳穿冰鞋,手持曲棍,在冰麵上追、運、擊打圓球的遊戲。
冰球比賽
1855年12月25日在金斯頓舉行首屆冰球比賽。1858年傳至歐洲。1860年加拿大開始使用橡膠製成的盤形冰球。1875年3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維多利亞冰場舉辦第一次正式冰球賽。1879年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的學生羅伯遜和史密斯教授共同製定了比賽規則,規定每隊比賽人數為9人。加拿大於1890年成立安略冰球協會。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冰球協會組織。1893年加拿大冰球隊首次赴美表演。1902年歐洲第一個冰球俱樂部在瑞士的萊薩旺成立。1910年舉行第1屆歐洲冰球錦標賽。1912年加拿大國家冰球協會首創六人製打法,並被國際冰聯沿用至今。
女子冰球開始於19世紀60年代。1892年在安大略的多倫多舉行首次女子冰球賽。1916年在美國舉行加拿大和美國參加的首次國際女子冰球賽。1990年起舉行世界冰球錦標賽。
冰球比賽
冰球場長60米,寬30米,四周有高1.15~1.22米的界牆。球門高1.22米,寬1.83米。中央用一條紅線將比賽場地分為相等的兩個區域。兩條藍線將比賽場地又分成三個區域:兩邊為進攻(防守)區,中間的為中性區。紅色圓弧區為重新開球區,紅線區域是球門區。如果進攻一方在這個區域內將球打進,裁判將會判進球無效。冰球在底線(球門線兩側的延長線)或球門後仍然視為好球,比賽將繼續進行。被暫時罰出場的運動員,要坐在指定的受罰區內,雙方的受罰隊員有各自受罰區。球門後的場地外有兩個指示燈,進球得分時亮紅燈。比賽因某種原因中斷、或者一節比賽結束後亮綠燈。每支球隊可以報23名運動員,其中包括3名守門員(女子冰球每隊可報18人,其中2名是守門員)。比賽時每隊最多同時上場6人,其中1人是守門員。冰球比賽在進行中和暫停時都可以進行換人。全場比賽為60分鍾,分三局進行,中間休息15分鍾,以進球數多者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