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冬季奧運會比賽項目(1)(2 / 3)

在賽製方麵,男子的:12支參賽球隊分成兩組,每組六支球隊進行單循環比賽。小組前四名的隊伍進入1/4決賽,由一個小組的第一名對陣另一小組的第四名,小組第二對陣另一小組的第三名。1/4決賽獲勝的四支球隊進入半決賽,半決賽勝者爭奪冠軍,負隊爭奪銅牌。女子的8支球隊分為兩組,每組4支球隊進行單循環比賽。每組前兩名進入半決賽,由一個小組的第一名對陣另一小組的第二名,半決賽的勝者爭奪冠軍,負者爭奪第三名。小組積分算法:小組賽每贏得一場比賽勝利得2分,打平得1分,失利不得分。加時賽和點球決勝:從1/4決賽開始,如果兩隊在三節比賽之後戰平,比賽將進入20分鍾的加時賽,加時賽采用突然死亡法,是指在加時賽中先進球的一方獲得比賽勝利。如果雙方在加時賽中都沒有進球,那麼將進行點球決勝。點球決勝的規則與足球比賽相同:雙方首先進行5對5的點球決勝,5輪比賽之後進球多的一方獲勝,如果比分還是平局則將進行1對1的互射點球決勝,直到分出勝負。

速度滑冰

速度滑冰比賽

速度滑冰,又稱速滑,是滑冰運動中曆史最為悠久,開展最為廣泛的項目。第一次15公裏速度滑冰賽於1763年2月4日在英國舉行。1889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首次舉辦世界冠軍賽。比賽在周長400米的跑道上進行,選手按逆時針方向滑行。跑道由兩條直線和兩條180度的弧線連接而成,分內、外兩道,道寬5米。內跑道的內圈半徑為25米,外跑道的內圈半徑為30米。所有比賽都是兩名選手同時進行,選手按能力速度滑冰比賽分組進行隨意抽簽,每組2人,同時滑跑,用時最少者得勝。每滑1圈交換1次內、外道。男子速滑於1924年列入冬奧會項目,而女子速滑則於1960年被列入。

在速度滑冰比賽中起跑的第一步至關重要,途中跑時選手將一隻手臂背在身後,以減小空氣阻力。在轉彎時選手會通過非常規但控製有序的速度滑冰比賽交叉步完成彎道滑行,此時通過手臂擺動保持平衡。衝刺時選手會通過有力地擺臂增加蹬冰力量,最快時速可達60公裏。速滑用的冰鞋也隨著時代有所發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種鞋跟與冰刀分開的新型冰鞋被廣泛運用,代替了原來選手所穿的冰鞋鞋跟處與冰刀是相連的。連體服的設計也十分合理,柔軟的比賽服與帽子連為一體,有助於最大限度地減少空氣阻力。

短道速滑

短道速滑比賽

短跑道速度滑冰,簡稱為短道速滑,起源於加拿大。19世紀80年代,加拿大修建室內冰球場,一些速度滑冰愛好者經常到室內冰球場練習。到19世紀90年代中期,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魁北克、溫尼伯等城市相繼出現室內速度滑冰比賽。1905年加拿大首次舉行全國短道速滑錦標賽,隨後在歐美國家廣泛開展。1969年在第33屆國際滑冰聯盟代表大會上,加拿大向與會代表發放了《短跑道速度滑冰規則》,1975年國際滑冰聯盟成立短跑道速度滑冰技術委員會。1976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尚佩思首次舉行了國際短道速滑賽,但是直到1978年短道速滑錦標賽才正式由國際滑聯訂可並承辦。1981年起國際滑聯開始舉辦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

短道速滑的比賽場地麵積為30米×60米,跑道每圈周長111.12米,比賽采用分組預賽、次賽、複賽、決賽的淘汰製,抽簽決定道次。比賽出發時,多名運動員在一條起跑線上同時起跑,滑行過程可以隨時超越對手。運動員必須戴防護手套和防護頭盔,身穿防切割服參加比賽。1980年短道速滑首次出現在冬奧會上,當時是表演項目。在1992年的阿爾貝維爾冬奧會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設有男子1000米、女子500米和男女接力四項。1994年利勒哈默爾時增加到了男女500米、1000米和男女接力六項。到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又增加了男女1500米,至今短道速滑已經增加到了八個比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