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火星說(1 / 1)

地球生命起源之謎

科學家在南極找到了一塊13000年前“下凡”的火星隕石。這是一塊馬鈴薯般大小的隕石,自太空掉落地球時,穿過大氣層之際被摩擦而燃燒,形成了一個光亮的火球,但它的中心卻仍是冰冷的。美國太空總署於1996年宣布他們在隕石內發現可能是細菌留下的化學物痕跡時,轟動了世界。這證明隕石在穿過大氣層時,外表燃燒但內裏仍保持冰涼,可以令生命持續存在。

這些發現支持了地球的生命源於外太空的理論。這些細菌,可能源自火星,也可能是這塊隕石自火星至地球的旅程中沾上的。

科學家們仍在研究這塊火星隕石。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員韋斯就領導著一個研究這塊火星隕石的小組。

韋斯說:“叫人興奮的是,這隕石自火星表麵一直至掉落地球的過程中,其溫度從未達到足夠毀滅細菌或甚至植物種籽或真菌的程度。我們的研究也推論到隕石從火星到達地球需時約一年,而一些微生物能在太空中存活多年,故此生命自太空運送而來是頗有可能成立的。”

熱力能改變石頭的磁量,故韋斯等研究人員便通過測量隕石磁量的轉變來推測它所經曆過的溫度轉變。

他們的研究報告說:“把隕石加熱至40℃時,它的磁量就會減少,據此顯示隕石內部從未達到過這個溫度。而40℃是能殺滅大部分細菌的溫度。”

火星擁有或曾一度擁有生命存在的所有必須條件——陽光、有機分子和液態水。有專家甚至認為地球的生命源自火星,相信數十億年前,火星曾是溫暖而濕潤的。

“當然,我們不認為正是這塊隕石把生命從火星帶到地球來的。”韋斯說,“但根據電腦模擬方法,我們推測到自火星和地球形成至今,共有約十億噸火星的石塊被小行星撞擊飛脫後掉到地球上。”

過去有科學家反對地球生命來自外太空論,所持論據就是任何有機物質在穿過大氣層時都會被摩擦產生的高溫殺死。但今天對這塊火星隕石內部的研究推翻了這一論據,即使未能確證地球生命果真源自火星,但亦令這一理論成立的可能性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另外芬蘭研究人員毛利威爾托嫩指出,近來的天文觀察和實驗結果,使得有關的科學家們越來越相信,我們地球的生命,很可能起源於火星。

當前,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生命起源於一個類似現代的細菌那樣的“先祖”細胞,這個細胞後來進化成為植物、動物和人類等各種生命形式。傳統的觀點認為,地球上第一個這樣的細胞出現在35億~38億年之前。

然而,一個由10位來自歐美國家的天文學家組成的專家小組最近提出:比地球小,並且離太陽更遠的火星,早在地球冷卻前,就已經適合生命的存在。這個小組中的來自瑞典皇家技術學院的資深學者米萊考斯基說:“火星先於地球出現生命。”

科學家們還相信,隕石是由彗星或小行星撞擊火星表麵造成的。這種撞擊足以將火星表麵的攜帶微生物的岩石,拋到火星引力鞭長莫及的地方。他們估計,雖然隻有不到1%的這類岩石來到了地球,但它們已經足以把生命的種子傳到地球上來。

科學家們也指出,還存在另一種可能性:這就是生命起源於地球,然後傳播到了火星。但他們又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機會不大,因為地球隕石是很難擊中離太陽係中心較遠的一顆較小的星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