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生存靠太陽。那麼,太陽會不會死亡呢?
太陽是大自然的創造,既有生,也有滅,但那是50億年以後的事。因為它的壽命約有100億年,而現在正值“壯年”。50億年以後,太陽核心的氫原子核將全部變成氦原子核,於是核反應的區域向太陽外層發展。這會使得太陽的直徑大大增加。盡管表麵溫度有所下降,也會把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烤焦。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的直徑繼續增大,最後成為一個行星狀星雲,並在中心留下一顆超密度白矮星。在這種白矮星裏一塊火柴盒大小的物質就重達1噸左右。白矮星沒有核反應,它是恒星核反應結束以後留下的殘骸,依靠收縮自己的體積來繼續輻射出微弱的能量,最後將變成一顆不發光的黑矮星。
也許有人會擔心,到那時,人類還能繼續生存嗎?其實完全不必“杞人憂天”。人類的文明史不過才5000年左右,科技已經如此發達。50億年是5000年的100萬倍,那時的人類科技會發展到何種程度,誰也無法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