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結構(1 / 1)

太陽的大氣層,根據高度和性質的不同,分為3個圈層,它們分別是“光球”、“色球”和“日冕”。人類肉眼所見的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光球”,厚約500千米。在光球之上的是“色球”,厚度約2000千米。色球內的物質比光球稀薄得多,發出的光通常隻有在日全食時月球把太陽的光球遮住才能被大家看到,但天文學家可以用一種稱為“色球儀”的特殊望遠鏡看到它。色球之上的那部分稱為“日冕”。其厚度約為好幾個太陽半徑。日冕裏的物質更加稀薄,而其中相對較稠密的部分,也可在日全食的時候看到。

“日冕”是不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呢?不是。它的外表麵還有“太陽風層”。太陽的外大氣層經常噴發一種帶電粒子流。稱為“太陽風”,它主要由電子和各種離子組成。太陽風在離開太陽以後,吹遍整個太陽係,最後消失在恒星際空間。以前,人們曾經把日冕看作太陽大氣的最外層。但是,太陽風實際上也是太陽大氣的一部分,隻是比日冕還要稀薄,範圍達到整個太陽係空間。因此,現在很多天文學家把太陽風吹拂的範圍看作太陽大氣的最外層,稱為“太陽風層”。

太陽看起來很平靜,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劇烈的活動。太陽表麵和大氣層中的活動現象,諸如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噴發等,會使太陽風大大增強,造成許多地球物理現象。例如極光增多,大氣電離層和地磁的變化等。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增強還會嚴重幹擾地球上無線電通訊及航天設備的正常工作,使衛星上的精密電子儀器遭受損害,地麵電力控製網絡發生混亂,甚至可能對航天飛機和空間站中宇航員的生命構成威脅。因此,監測太陽活動和太陽風的強度,適時做出“空間氣象”預報,越來越顯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