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孤獨的行星來自何方(1 / 1)

這些孤獨的行星來自何方呢?一般而言,行星誕生於年輕恒星周圍濃密的氣體和塵埃雲中。如果這就是行星起源的惟一途徑,那麼,M22星團中流浪的行星一定是由於某種原因被逐出了自己的搖籃。

嫌疑最大的要數其他恒星。一顆入侵的恒星如果離一個行星係統太近,它的引力就會粗暴地把一些行星驅逐出母恒星係。雖然這種親密接觸在太陽係和它的鄰居中罕有發生,但在像M22這樣的星團中,由於擁有數量眾多的恒星,恒星之間的狹路相逢則是屢見不鮮的。

為了驗證這種想法,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們專門設計了一個模擬實驗。他們模擬了一個擁有10000顆恒星的球狀星團,這些恒星的質量在太陽質量的01~100倍之間,假設每10顆恒星中有1顆恒星擁有1顆木星般大小的行星。然後,他們啟動實驗,實驗模擬的時間為40億年,即與太陽係的年齡差不多。結果他發現,星團中30%的恒星都失去了自己的行星。

與此同時,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一位行星學家戴維·斯蒂文森也有一個確信自由流浪的孤獨行星存在的理由。他認為,年輕的行星也很可能是被自己的同胞排擠出來的。在斯蒂文森看來,每個恒星係產生的不是1或2顆地球般大小的行星,而更可能是10顆。其中大多數行星要麼被母體恒星吞並,要麼是由於與同伴行星靠得太近而被驅趕出去。斯蒂文森說:“假如每10顆恒星中就有1顆擁有一個行星係統,假如每一個行星係統中都有10顆行星走失,那麼,在星際空間中遊蕩的行星就會和恒星一樣多。”

雖然觀測證據有限,但模擬實驗使我們認識到:如果“恒星搶掠說”或者“手足相斥說”成立的話,那麼,我們的銀河係中應該充滿了在星際空間自由漫遊的行星。它們幾乎不可能被其他恒星再次捕獲,浪跡天涯的孤獨行星將永遠在茫茫宇宙中穿梭雲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