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類型的多宇宙體係,看起來也像第一種多宇宙體係一樣沒有多少可以確定的因素。這種類型的多宇宙體係的理論依據並不是量子力學,而是20世紀物理學研究領域的另外一項具有革命意義的成果——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認為,質量極大或密度極高的物體可以使時空結構延長。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密度接近無窮大的物質(比如黑洞),這種延長就可以變成一條裂縫。
這種時空裂縫被稱為蟲蝕洞,從理論上來說,人們也許可以將它作為一條捷徑,通過它到達宇宙中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另一個地方。但是根據斯蒂芬·霍金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觀點,蟲蝕洞也有可能使我們完全脫離我們生活的宇宙,從而創造出一個新生的“小宇宙”。這個“小宇宙”誕生後會自行膨脹和發展,並形成自己獨立的時空分支。
如果這一理論是正確的,那麼現在我們應該以萬億為單位來計算這樣的“小宇宙”的數量,因為據認為我們生活的宇宙中存在數以萬計的黑洞。而且這些“小宇宙”還隻是自然產生的一部分;原則上“小宇宙”也有可能通過人工方法製造出來。本世紀80年代末,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艾倫·古思提出,人類也許可以在實驗室中利用幾磅重的物質創造出一個“小宇宙”,方法是將這幾磅重的物質壓縮到與黑洞相當的密度。
在未來的100年時間裏,我們是不會掌握這種技術的——甚至有可能在未來10億年時間裏我們還是無法做到這一點。但是,一個足夠先進的文明也許有能力掌握創造“小宇宙”的複雜技術——甚至還有可能在科學博覽會上出售製造“小宇宙”的成套工具。不幸的是,容納這樣一個宇宙的新時空將由於黑洞瓶頸(它會破壞任何從其中穿過的東西)的存在而同我們的宇宙永遠割裂開來,因此這種新時空將像量子論的多世界詮釋的那些時空一樣永遠無法被人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