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不斷修正(1 / 1)

但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得到解釋。例如,為什麼無論在哪裏出現的背景輻射都有完全一樣的溫度呢?這種吻合似乎過於完美,而顯得不真實自然。還有更令人不可思議的,那就是宇宙匪夷所思的形狀。一個“封閉”的宇宙是彎曲的,所以宇宙萬物最終會崩潰。而一個“開放”的宇宙則將無限擴張。但是無論如何,我們自己的宇宙似乎是“平的”,介於這兩者之間。

除非存在寬厚仁慈的獨裁者,否則宇宙中一切怎麼能夠如此和諧呢?

1979年時出現了一個答案,當時物理學家艾倫·古思提出了一個假設,認為在最初大爆炸之後,宇宙緊接著進入超高速瘋狂擴張期,宇宙體積成倍地膨脹。該膨脹期隻持續遠遠不到一秒鍾的刹那間。但是計算結果表明,這就足以使輻射變得均勻,並使彎曲展平——消除了大爆炸留下的波紋,於是又恢複了宇宙常數。

但是宇宙學家們隨後又開始感到不安了,因為宇宙輻射過於均勻。這表明宇宙最初是均質單一的,後來莫名其妙地演化成我們今天所見到的不規則的宇宙,中間點綴著恒星、星係和巨大星係團。要想讓這麼多的物質凝結起來,似乎宇宙的年齡還不夠大,引力也不夠強。於是就出現了另一次修正。宇宙學家們已經發現,理論上存在的暗物質可以讓“大爆炸”理論自圓其說。如果宇宙中存在足夠多的這種看不見的物質,那麼這種物質就可以產生額外的引力,促使形成巨型結構。

“大爆炸”理論變得不再簡單明了,現在甚至似乎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以正在發生爆炸的恒星超新星作為測量距離的信標(因為可以用超新星閃爍的速度來估計它們的實際亮度),天文學家們很不情願地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即宇宙可能正在莫名其妙地加速擴張。

還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光學錯覺讓天文學家們看走了眼。與此同時,理論學家們又在忙著修補漏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