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考拉夫婦立像

《門考拉夫婦立像》為閃綠色粘板岩雕刻,高約142厘米,約創作於公元前2600年,現收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在古埃及時期,帝王雕像不管是坐像還是立像,都嚴格遵循著“正麵律”的程式化造型。《門考拉夫婦立像》也一樣。

《門考拉夫婦立像》是一尊雙人立像,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時期的,也是當時帝王立像中最典型的代表。雕像刻畫的是埃及古王國第四王朝第五個法老門考拉和他的王妃。國王夫婦並肩而立,兩人身高幾乎相等,左腳都向前邁出一步,但這種步伐隻是模式化的,絲毫沒有前進的意思。人物的重心落在兩腿中間,給人以安定穩固的感覺。法老本人兩臂垂直,雙手握拳,表示他是埃及力量的中心;王妃則左手彎曲放在法老的左臂上,右臂圍繞在法老的腰間,姿態僵直呆板。法老夫婦的頭都微微向上仰起,神態拘謹而威嚴,從冷若冰霜的表情中還可以看到一絲微笑。

這些人物的表情和姿態都仿製於古埃及帝王夫婦像的模式,體現了“王權神授”的威嚴。更值得注意的是,雕像對男女的身體作了不同的處理,反映出作者準確運用人體解剖結構的能力和對造型進行高度藝術概括的創作傾向。同時,王妃那薄而緊身的長衣,表現出女性柔軟起伏的曲線和優美的體形,從而體現了當時藝術家們高超的雕刻技巧。

獅身人麵像

《獅身人麵像》高約20米,長57米,約創作於公元前2500年,現位於埃及吉薩。

古埃及時期在巨大、宏偉的皇陵建築上有著偉大的藝術成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圖特卡門麵具金字塔。在埃及開羅西北約十幾公裏的吉薩,有大大小小70多座金字塔,規模宏大,充滿神秘感。這裏擁有埃及最著名的三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門考拉金字塔,其中最高大的胡夫金字塔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在哈夫拉金字塔附近,莊嚴地匍匐著一尊巨大的雕像,這就是世界著名的《獅身人麵像》,有人也稱它為《斯芬克司像》。

《獅身人麵像》是工匠利用整塊的天然岩石雕刻的,高達20多米,麵部約有5米長,僅頭上的一隻耳朵也有2米左右。雕像的頭部被刻成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頭像,身子則是呈坐姿的獅子形象。法老頭戴菱形王冠,前額上雕刻著神秘的聖蛇,腦後雕刻著象征神權的鷹。他的下頜原來還有一部莊嚴的胡須,但後來由於炮擊而跌落,現陳列在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

單從雕像的麵容來看如神似獸,但仍保留著法老哈夫拉的相貌特征和威嚴的氣派。他麵向東方而臥,兩眼直視前方,眼神威嚴而平靜,仿佛在看守著金字塔的秘密。拿破侖入侵埃及時,為尋找通往雕像內部的通道,法軍進行了炮擊,導致雕像的鼻子和眼睛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使得雕像的麵部在風沙彌漫、日影昏暗的時候,表現出一種朦朧的神秘感和奇異莫測的笑容,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成了表情神秘的代名詞。

法老哈夫拉的身體被雕刻成的不是人而是獅子,用人和獸的混合體代表最高統治者的權威,這是埃及人的創造。在古代埃及,獅子是戰神的化身,也是力量的象征,法老把自己的形象與它的形象混合起來,是為了誇耀神秘的威力,使自己成為萬民崇拜的偶像。陵墓旁建立這樣巨大的雕像則象征古代法老的靈魂不滅,永遠保持著對人世間的權威統治。獅身人麵像數千年來孤傲地臥伏在古埃及那廣袤的沙漠上,守衛著法老們的陵墓,曆盡了人間的滄桑。獅身人麵像是古代埃及藝術家們的創造精華,也是眾多後人崇拜和朝聖的偶像。

埃及第四王朝哈夫拉坐像

《埃及第四王朝哈夫拉坐像》為閃綠岩雕刻,高168厘米,約創作於公元前2500年,現藏於開羅埃及博物館。作為世界四大古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古埃及,很早就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當時的雕塑作品就非常能體現古埃及文明的藝術特色。

考古發現的古埃及早期肖像雕塑,許多都是古埃及王朝的法老雕像,這尊出土於埃及吉薩的法老雕像就是古埃及早期雕塑藝術風格的典範之作。當時的雕刻藝術十分發達,但都必須遵循一定的戒律,即考古學家所說的“正麵律”,這尊雕塑正體現了這一特點。法老端坐在寶座上,腰圍編織華麗的短裙並覆蓋有亞麻布,麵容莊嚴而神聖嚴肅,姿態拘謹。他兩眼直視前方,頜下有象征權威的胡須,雙臂緊貼身體,雙手放置在並攏的膝上,右手握拳。神鷹荷爾斯位於法老頭顱的後麵,雙翼展開,保護著法老;頭巾包住了法老的前額,從耳旁下垂到胸部。雕像的寶座取整塊石料刻成,側麵飾有浮雕,前端拐角處為雄獅的頭,四條腿成了寶座的四足。法老安靜的表情和莊嚴的姿態,顯露出一種王權的威嚴和神聖,從而體現出了永久的統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