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矛者

《執矛者》是波利克裏托斯的作品,他是古希臘著名雕塑家,主要活動時期是公元前5世紀後半期,在當時是與菲狄亞斯齊名的雕塑大師。

波利克裏托斯生活在阿戈斯地方,在雕塑方麵他自成一派。有關他的生平資料非常稀少,隻知道他最擅長表現青年運動員的形象,而且常用青銅作為原料。據說,他曾創作過可與菲狄亞斯的《雅典娜》和《宙斯》相媲美的黃金象牙雕像《赫拉女神像》,還參加過阿耳忒彌斯神廟雕刻《阿瑪宗人》的競賽並獲第一名,並且還寫過一本論述人體比例的著作《法式》。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失傳,隻留下了幾件羅馬時期的複製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執矛者》、《束發帶的青年》(又稱《代阿多美紐斯》)等,從中可以看出波利克裏托斯的藝術風格。他的主要貢獻在於他對於人體結構的深入探索,他認為最理想人體是頭與全身的比例為1∶7,並以此為原則創作了許多作品。他還從力學的角度出發,進一步解決了人體重心和各種動態之間的關係,因此他的作品中人體結構和動作處理非常準確,表現出一種力量的美。盡管與菲狄亞斯相比,波利克裏托斯的作品缺乏高貴肅穆和內在的美,但他對人體比例和構圖均衡方麵的探索,在希臘雕塑方麵的發展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

《執矛者》為大理石複製品,高約198厘米,現收藏於意大利那不勒斯國立考古博物館,原作為青銅製,波利克裏托斯創作於約公元前440-公元前430年。

波利克裏托斯在人體結構方麵的研究非常有特點,提出了頭與身長比為1∶7的最美的人體結構原則,並體現於自己的作品中。據說,這尊《執矛者》就是作者為了支持這個比例原則而作,同時也是最能體現波利克裏托斯藝術風格的作品。雕像塑造的是一個體格健壯充滿朝氣的青年戰士形象,體現了古希臘人對英勇戰士們的崇敬心情。他肌肉發達,左手持矛,右腿站立,身體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右手下垂,左腿則稍稍向後彎曲著地。從人體的結構上,可以明顯看出藝術家對人體動態的深入研究:隨著兩腳位置的變化,人體全身的肌肉都隨之運動起來,充滿了欲動未動的感覺。整個人體動態十分統一和諧,右腳支撐身體,軀幹向左傾,頭向右轉,全身近似於一個優美的“S”型,仿佛在運動中尋求平衡。這種人體構型由於能使靜立的雕像產生很強的動感,所以後來廣泛地被雕塑家們所采納,幾乎成了一種模式,所以這尊雕塑被認為是希臘雕塑藝術發展到成熟階段所出現的一種程式化現象。這尊雕像原作的複製品有好幾個,其中以這一尊收藏於意大利那不勒斯國立考古博物館的複製品被認為最忠實於原作,它是在龐貝古城遺址出土文物中被發現的。

擲鐵餅者

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上半期的米隆是古希臘當時著名的雕刻家。他善於運用寫實手法創造性地刻畫人物在劇烈運動中的動態。

古希臘人自從公元前776年起,每隔4年便要在奧林匹亞舉行一次大規模的體育運動會,並從中挑選最強壯的勇士武夫。競賽中的優勝者能將他們的名字入冊,而連續三次獲勝的運動員還能獲得由著名雕塑家為他們塑造一座雕像的榮譽。在奧林匹亞曾挖掘出許多放置優勝者雕像的底座便是一個證明。留存於世的大理石雕像《擲鐵餅者》大概表現的就是古代的一位運動健將。

米隆在這件作品中所表現的就是一個運動員正要將鐵餅擲出去的一刹那間的生動狀態。運動員屈體稍稍向下,胸部向右扭轉,持鐵餅的右臂後揮高過頭頂,以積聚更大的力量。雖然運動員永遠不會再做出下一個連續動作,但是它給人的感覺卻是馬上就要轉體而將鐵餅擲出去。靜止中蓄積著強烈的運動引發,動態中又體現著和諧的平衡,男性發達強健的肌體在複雜的運動中展示得盡善盡美。

通過這一作品,米隆創造了一個活生生的運動員形象。尤見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擲鐵餅這一運動的整個連續過程,表現了一種動態的美。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像拉滿的弓使人產生一種發射的聯想。鐵餅和人頭的兩個圓形左右呼應;緊貼地麵的右腿如同一個軸心,使曲折的身體保持穩定。整個雕像給人的印象是:健美、壯重、和諧、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運動員之所以呈現出整體的形態,是由古希臘人的社會風俗所決定的。

在當時的古希臘,當人們從事體育運動和宗教性的文藝演出活動時,男子一般是赤身裸體。他們認為完美健康的人體乃是人的驕傲,是神性的體現。這種社會風俗反過來也促進了希臘人體雕像的發展,並且和西方美術中崇尚人體美的藝術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