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總在不斷前進,望遠鏡也在不斷變化。1937年,一個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青年工程師雷伯在美國芝加哥郊外自己家的後院裏,安裝了一架直徑9.45米的拋物麵反射器,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射電望遠鏡。1938年初,雷伯開始用它進行觀測,並接收來自太陽和其他天體的射電波。戰後,射電望遠鏡極大地擴展了人類的視野,揭開了一個又一個宇宙的奧秘。我國北京天文台上也有射電天文望遠鏡。這種奇特的望遠鏡粗看起來就像一隻巨碗似的天線,它能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微弱電波。當電波由天線傳入接收機後,接收機上裝有一個像電視機的屏幕,把電波的波形放大,自動記錄下來,提供給天文學家進行科學研究。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家發現的星際有機分子、類星體、脈衝星以及微波背景輻射,都是射電望遠鏡的偉大功勳呢!
有了古人所期望的“千裏眼”後,現代人並不滿足,他們還想看看宇宙深處的奧秘。1990年4月25日,美國航天飛機“發現號”將一架稱為“哈勃”的空間望遠鏡發射進入到太空軌道,使天文學家們夢想成真。哈勃空間望遠鏡成了人類製造的第一架空間光學望遠鏡。
哈勃空間望遠鏡的外形是一個圓柱形,長13.3米,直徑4.3米,總重量為12.5噸,即使放在地麵,它也可算是一架大型望遠鏡了。它由光學望遠鏡組件、科學儀器艙以及保障係統三大部分組成。按照設計要求,哈勃空間望遠鏡可以看到地麵望遠鏡7倍的深空,弱50倍的星星以及擴展350倍的宇宙空間。先進的航天技術可以使望遠鏡上90%的部件得到保養、修理和更換,這樣,哈勃空間望遠鏡可以在太空中飛行15年,為天文學家尋找宇宙中出現的任何蛛絲馬跡。由於它的靈敏度和分辨率比地麵望遠鏡強10倍,因此,天文學家期望它能夠為他們觀測到地麵上無法觀測到的“奇景異色”。例如,宇宙中暗弱天體發出的可見光、紫外線;測量暗弱天體的化學成分、溫度、運動特征;研究神秘莫測的類星體、慧星和遙遠星係;考察爆發星係;氣體雲以及恒星發射的物質……
由於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主鏡形狀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它拍攝的照片質量不能盡如人意,美國宇航局已於1993年重新安裝望遠鏡主鏡,使它完全達到所設計的要求。
在太空中遨遊的望遠鏡也存在不足之處,例如天文學家很難對它進行校準,而且這巨大的望遠鏡在空間運行時也並不十分平穩。下一步天文學家的理想是什麼呢?天文學家們希望把天文望遠鏡搬到月亮上去,在月亮上建立天文台。
……
“千裏眼”已經不再是人類的美麗傳說它正日益改善著世界,揭示著自然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