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遠的昆蟲帝國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曆史,根據現在的認識,已經有300多萬年了。但是,早在35400年前,昆蟲就在地球上出現,成為地球生物戶籍中的一員。屈指算來,比鳥類還要早19500年,因此可稱得上是地球上的老住戶了。
地球的存在至今分為無生代、始生代、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6個生代。昆蟲是由古生代的泥盆紀開始出現的,從此揭開了它們在地球上演變、發展和生活的序幕。
昆蟲最早的祖先是水生的節肢動物中的多足類。隨著時間的延伸,它們逐漸登上了陸地舞台。為了適應陸地生活,它們的身體構造發生了巨大變化,成為具有現在的頭、胸、腹三大段的體態。這個演化過程經曆了2億~3億年的漫長歲月,而且還在繼續不停地發展著。
早期的昆蟲,從小長到大都是一個模樣,所不同的隻是身體的節數在增加,性發育由不成熟到成熟。那時它們軀體上沒有明顯的翅,原來腹部上的足也沒有完全退化,有的種類則演變成用來跳躍的器官。這些種類至今還保持著原來的體態,如無翅亞綱中的彈尾蟲、原尾蟲和雙尾蟲等就是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約在泥盆紀末期,有些昆蟲才由無翅演變為有翅。
在以後億萬年的漫長曆史變化中,有些種類的昆蟲,由於不能適應冰川、洪水、幹旱和地殼變遷等外界環境的劇烈變化,就在演變過程中被大自然淘汰了。也有些種類,逐漸適應了環境,流傳到今天。例如在天空中飛翔的蜻蜓,倉庫裏和廚房中常見的蟑螂,它們現在的模樣,就與數萬年前的化石標本沒有什麼區別。
古生代的石炭紀中期(35000萬年前)是昆蟲演變最快的時期,許多不同形狀的昆蟲相繼出現,但多屬漸進變態的不完全變態類型。以後有些種昆蟲,從幼蟲發育到成蟲,體態有明顯的變化,成為一生中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完全變態類群。
為什麼石炭紀成為昆蟲演變最快的時期呢?這與當時的自然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石炭紀時期,大自然中的森林樹木已生長得枝繁葉茂,鬱鬱蔥蔥,而且供給植物水分的沼澤、湖泊又是那麼廣大和繁多,這就為昆蟲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極為優越的環境和食物。但是在這優越的環境中並不平靜,植食性動物與肉食性動物之間,進行了一場生與死的激烈競爭,即使是體型小的昆蟲之間也不例外。
在這場求生的殊死搏鬥中,並非是體大、凶猛的種類獲勝,反而是許多小巧玲瓏,吃得少,便於隱藏,繁殖量卻非常驚人的昆蟲獲得了飛躍發展的良機。雖然昆蟲的種類和數量在石炭紀大增,但還是有些種昆蟲隨著本紀的結束而神秘地消失了。
昆蟲在地球上的生存與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曆了幾次大的起伏。其中比較突出的一次災難是在中生代,那時地球上的氣候發生了突如其來的變化,寬廣的陸地因幹旱變成了不毛之地,森林綠洲隻局限於湖泊河流及沿海地區。原來生活於水域中的部分爬行動物,隻好改變其生活習性和身體結構,演變成了會飛的始祖鳥。它們在各種植物間飛躍,有的以昆蟲為食。這時,有翅昆蟲便失去了生存的領空,但是也有些適應能力極強的昆蟲,仍然借助於自身的優勢,頑強而旺盛地延續著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