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四 珍禽異獸之謎(1 / 2)

九頭鳥之謎

在中國古代詩文描述和民間傳說中,九頭鳥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成為神鳥、怪鳥或不祥之鳥。近幾年來,有的報刊報道了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湖南省石門縣等地發現了九頭鳥的消息,從而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在馳名中外的生物寶庫、奧秘王國——神農架,奇禽異獸種類繁多,有不少關於九頭鳥的目擊者。

張新全,農民、初中文化。他是在1982年11月一個陰天的上午10時左右看到九頭鳥的。當時,他在神農架林區泮水張八角廟燕子洞附近的承包土地上點種土豆,突然聽到空中有鳥的奇特噓叫聲,像沉悶的哨音,跟他以前聽到的各種鳥叫聲不同。他感到很奇怪,便抬頭望去。這一看令他大吃一驚:發出怪叫聲的是一隻簸箕大的巨鳥,包括翅膀在內大約有兩米,其羽毛黑灰色;更使他驚駭的是該鳥長有一簇腦袋,大約有九個頭,嘴巴(喙部)呈紅色;它的尾部也很奇特,呈圓扇形,既像孔雀開屏,又像車輪,旋轉而飛。一會兒,這隻九頭鳥便飛進了遠方的山林。

1994年7月的一天傍晚,張新全在堂房村2組一處黑溝的山林中勞動,又一次聽到了九頭鳥從天上飛過的奇特叫聲。12年前,張新全目睹九頭鳥並聽到它的叫聲之後,便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很容易分辨出九頭鳥的怪叫聲音。可惜這次天已昏黑,沒看清九頭鳥的形貌。

最近,在湖南屋脊殼壺瓶山境內曾多次發現九頭鳥。據該省石門縣南坪河鄉鷹子尖村目擊者張承雲說,一次他在後山打柴,忽見樹上棲息著一怪鳥,其體形大小如同斑鳩,頭上卻長著九個腦袋;一個大腦袋,額頭上還長著連成一串的八個小腦袋,呈半月形,每個小腦袋嘴鼻眼俱全,並覆蓋著一圈鳳毛,如女人的劉海。張承雲撒了一把沙石,隻見該鳥除兩翼奮飛外,八個小頭亦有小翅分開騰飛。對九頭鳥素有研究的當地人張福裕好奇地跟蹤調查,一連向該村文書林永言、婦女王淑珍等20多人了解,他們都說曾經先後在該村多處見到過這種鳥。

是否真正存在九頭鳥呢?

通過調查研究和分析,不少學者認為:

①九頭鳥在古代詩文中記載頗多,現代也多處發現,可以設想它是一種珍貴罕見的鳥類動物,隻是科學界尚未獲得標本罷了。

②自古迄今,九頭鳥常發現於湖南、湖北、河南等地,而以湖北為中心。所以,人們常說的“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是有實物作依據的,恐非僅僅是神話傳說。

③古今目擊者看到九頭鳥滴血或嘴巴是紅色,可能是九頭鳥哺食動物或身體受傷後殘留血跡所致。

④當代發現九頭鳥僅限於鄂西的神農架和恩施自治州、湘西北的石門縣南坪河鄉,而這三地正好連成一片,地處北緯30°至32°、東經109°至111°之間,這並非僅僅是巧合。

⑤神農架是華中屋脊,恩施自治州是山區,壺瓶山是湖南屋脊,說明九頭鳥主要生活於人煙稀少、森林茂密的中山和高山地帶,很難見到,所以不應輕易否定九頭鳥的存在。

⑥神農架的九頭鳥很可能棲息於八角廟燕子洞等處。該洞地勢險峻,高深莫測,人們很難攀入洞裏,說不定九頭鳥就以燕子為主食。神農架山洞密布,棲息於洞穴中的燕子至少有數百萬隻,以動物為食的鳥獸很容易入洞捕食燕子,所以九頭鳥不愁食物。

由此推測,九頭鳥可能是存在的。

拒絕長大的美西螈

蘇格蘭作家巴裏爵士塑造不願長大的男孩潘彼得這個角色時,或許是大自然給了他這樣的靈感。因為動物界確有幾種生物拒絕長大,美西螈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美西螈是兩棲動物,幼時生活在水中,長大後在陸上生活。野生的美西螈生活在墨西哥城附近的蘇奇密柯湖中。在阿茲泰克語中,“美西螈”是“水怪”的意思。

美西螈外表看來是蠑螈的幼體,但性器官成熟,可以繁殖,許多年來一直令人迷惑不解。1865年,法國科學家有驚人的發現:美西螈確實是未成熟的蠑螈。有幾條幼小美西螈在實驗室的水槽中自發變為成熟蠑螈,羽狀鰓開始脫落,並且長出較長的尾巴。

它們為什麼長不大?這簡直是一個令人不能理解的謎!後來科學家終於發現幾種蠑螈和幾種東方蠑螈,在幼體時期都已經達到性成熟階段,這種特征為幼體期性成熟。美西螈是幼體期性成熟動物的一種,隻是更進一步:性器官發育成熟,具有生殖能力,科學家稱此現象為幼體生殖。

美西螈為何像潘彼得般不肯長大呢?實驗室中的美西螈又為什麼突然發育為成體呢?

通過實驗發現,在美西螈生活的水中加碘,可以誘導它發育為成體。美西螈幼體期性成熟,看來是因為缺少甲狀腺素;碘有助於刺激甲狀腺分泌這種激素,所以能促使美西螈長大。軀體受到搖撼,顯然會產生同樣的效果:有些美西螈從一個實驗室搬到另一個實驗室,途中顛簸,過後就變為成體。有時即使沒有顯著的原因,美西螈也會突然自發變為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