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四 珍禽異獸之謎(2 / 2)

墨西哥湖區是美西螈的老家,那裏有的美西螈是成體,有的是幼體,其中幼體的數量還較成體為多,可能是湖水的成分含有某種引起潘彼得症候的物質。當然,這還需要科學家的進一步探索。

美女蜘蛛

這隻小蜘蛛的背部好像是張人臉,眼睛、鼻子、嘴巴輪廓清楚、栩栩如生。讓一名技藝精堪的雕刻師來完成這樣的傑作,恐怕也是有難度的。發現蜘蛛的人說:“如此像人臉的蜘蛛,別說是看到了,以前連聽都沒有聽過。”

發現美女蜘蛛的人叫陳潤梅,是商標印刷三廠職工,一天下午3點多,她和同事去更衣室換衣服。把鑰匙插進鑰匙孔裏轉了兩圈,剛要推開門,她突然發現門上有個小東西在往下爬。“當時我就不敢動了,也不敢碰它,小蜘蛛停下來後,正好是頭朝下,我就發現它的背部非常像人臉。”

陳潤梅趕快叫來兩個同事,三個女同誌圍著小蜘蛛,大呼小叫的誰也不敢去捉,後來用個小紙筒扣住蜘蛛,才算是沒讓小蜘蛛溜了。

這隻小蜘蛛的背部怎麼會有人臉的輪廓呢?是偶然生的還是蜘蛛的新品種?這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南美奇獸

南美的奇獸就是貧齒目的動物。貧齒目動物是這塊大陸上最有特色的代表性動物,分三科:犰狳科、食蟻獸科和樹懶科。它們都是大陸最古老的哺乳動物。貧齒目動物有兩個特征:一是無齒或少齒;二是大腦不發達。

犰狳

犰狳又稱“鎧鼠”,因為它的體態和形狀仿佛是隻身披鎧甲的大老鼠。

犰狳身上的鎧甲由許多小骨片組成;每個骨片上長著一層角質物質,異常堅硬。於是,這幅鎧甲便成了它們最好的防身武器。每每遇到危險,若來不及逃走或鑽入洞中,犰狳便會將全身卷縮成球狀,將自己保護起來。雖然犰狳的整個身體都披著堅硬的鎧甲,但這卻不妨礙它們的正常活動甚至快速奔跑。原來犰狳隻有肩部和臀部的骨質鱗片結成整體,如龜殼一般,不能伸縮;而胸背部的鱗片則分成瓣,由筋肉相連,伸縮自如。

除了鎧甲,犰狳的另一個防身術是打洞。犰狳的打洞能力極強,這得力於其堅硬的爪。在森林裏,經常可以見到大大小小的犰狳洞,根據洞口土質的新舊程度很容易判斷動物是否在裏麵生活。犰狳洞似乎大多分布在森林中比較平緩的地帶,不過也有犰狳將家安在特殊的位置。

犰狳習慣夜行性生活,所以一般不容易被見到。要想見到它們隻能在晚上。

樹懶

樹懶可謂世界上奇異動物的好例證。

樹懶的第一奇是“倒懸術”。它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頭朝下度過的。樹懶細長而彎曲的爪子,像結實的鉤子一樣緊握住樹枝,頭朝下一動不動地長時間懸掛著。樹懶的這種特殊體態使得它們不會走“路”,如果把一隻樹懶從樹枝上捉下來放在地上,它就站不穩,走起路來也東倒西歪。這種姿態實在是與眾不同,難怪十九世紀的法國著名生物學家布豐第一次在實驗室見到樹懶的標本時竟不知該如何擺放它。有人好奇地估算過,樹懶每小時在地上能“走”0.1公裏,比龜還慢。

樹懶的第二奇是“睡眠術”。樹懶當數動物王國的睡覺冠軍,它們平均每天睡眠十七八個小時,即使醒來也極少活動,故此被稱作“懶”。因為這種動物是極端的葉食性,而雨林裏一年四季充滿了樹葉,所以它們是絕對不必為吃發愁的。而且由於樹葉水分多,環境又濕潤,樹懶也用不著下地飲水。真是懶“獸”自有懶福氣!不過樹懶有時也下到地麵上,為的不是吃喝而是排泄。這是個有趣的過程:它們沿樹幹悄悄爬下來,用短尾巴在地麵一下一下掘個小坑,再將糞便排到坑裏並用土埋上,然後趕緊爬上樹;否則,因其行動緩慢,在森林的下層久留極易被四處遊蕩的美洲豹或美洲獅獵食。

樹懶的第三奇是“隱蔽術”。樹懶有極巧妙的偽裝術,當綠藻、地衣等植物孢子落到樹懶毛上,由於樹懶身上散發的蒸氣和樹懶呼出的碳酸氣的影響,便在樹懶身體的毛上滋生著。尤其是在雨季裏,它們的毛發上長滿了綠藻,有時甚至生活著小昆蟲。綠藻和昆蟲從樹懶皮毛的分泌物中汲取營養,也為寄主塗上一層隱蔽色。專家們發現,樹懶在南美熱帶雨林裏的密度很高,但我們在森林裏卻極少能見到它們,這無疑是隱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