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尾魚的發現,轟動了全世界,因為人類第一次找到了活著的魚類老祖宗,生物進化史上的活標本。為了進一步深入研究,史密斯教授與拉蒂邁女士覺得,必須撈上一條活著的矛尾魚進行研究,那樣會發現更多尚不知曉的神秘之處。
於是他們決心尋找活著的矛尾魚。史密斯教授親自在報紙上刊登啟事:誰能捉到第二條活矛尾魚,獎賞100英鎊(當時英鎊比現在價值高)。但是不久爆發了範圍廣泛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戰事的影響,尋找矛尾魚之事隻好暫停。
1952年12月24日,史密斯教授突然接到一封急電:“矛尾魚找到,請立刻來看。”這是船長漢特從非洲東南部的島國科摩羅的一個小島上發來的。教授急忙啟程。沒有班機,他就專門請空軍派了一架部隊的專機,當天趕到了科摩羅群島。果然是一條活著的矛尾魚,是在科摩羅群島中的昂儒昂島附近海上捕撈到的。
從捕撈上第一條活著的矛尾魚以來,迄今為止已在靠近非洲的印度洋中捕撈上至少80多條矛尾魚。一般說來,這種魚是靠釣上來的。今天,世界許多國家的博物館中都保存有矛尾魚的標本。從來不甘落後的日本人也親自開著船跑到了南非附近的印度洋上,終於在1981年也捕到了一隻。20世紀80年代,矛尾魚還從非洲遠道運至我國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展出過。
人們對這種奇特的魚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很少有人知道這種魚的奇聞怪事。這麼古老的魚,又大又笨,它如何能在海洋中躲避天敵,又怎麼生活?
根據考古發現,遠古時代矛尾魚生活在湖泊和泥沼裏,後來由於環境的變化,它們到了深海。眾所周知,湖泊和泥沼裏都是淡水,矛尾魚怎麼能生活在鹽海裏呢?而且它們僅僅分布在南部非洲東南沿海裏,這是什麼緣故呢?後來科學家終於發現,在矛尾魚分布地區的海水中有一個淡水區域,矛尾魚正是生活在這片海水中的淡水區域內的150米~500米的深海區,僅每年11月到次年1月短短的兩個月中才會浮到海麵上來。
這至少告訴我們兩件事:第一由於它很少到海麵上來,所以人們長期沒有發現它,說明深海區可能還有我們所不認識的海洋生物;第二和4億年前一樣,它還在淡水域生活,正是印度洋中有了這麼一塊海中淡水區才使得很少有天敵與它對抗,使它繁衍至今。至於在這片深海中為什麼會有淡水域,這更是謎,至今尚未得出結論。海洋中真是無奇不有啊!
矛尾魚還有一點不同於其他魚的特征。普通魚的腦重占身體的0.1%~1%,而矛尾魚不到0.01%,但腦中高分子蛋白卻多於其他魚,而且矛尾魚有內鼻孔,這是魚類上陸進化的證明。
既然4億年前的矛尾魚能夠適應越來越複雜的海洋環境而生存到了今天,那麼如此廣闊的海洋中很有可能不僅僅隻有這一種史前動物。
既然矛尾魚的發現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生活在史前的古生物還活在今天的海洋裏;既然人類對海洋的認識尚處於嬰兒般的認識階段,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海洋中或者一些由海洋演變成的湖泊中確實存在一些不為我們所知的生命體,它們早晚有一天會與我們人類見麵。
深海怪影
1948年,海洋學家甘·彼得遜宣布,在深度超過6500米的世界大洋中,生命將不複存在,因為在650個大氣壓的超高壓條件下,連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也會斃命。事實果真如此嗎?
1949年,丹麥“加拉泰亞”號考察船從10190米的深海中起網時,發現網中捕撈到25個海洋白頭翁、75個管海參、5個瓣鰓貝和其他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竟能生活在這樣的海底,而隻要向那裏拋下一塊玻璃,深海高壓就會立刻將其壓成碎末。
今天我們才搞清,在3000多米深的海中生活著數百種魚類,而在6000多米深的海中則生活著100多種魚類,甚至在10000多米深的海底乃至最深的海溝仍生活著某些海洋生物。然而,這裏並非隻生活著這些海洋生物,還可能隱居著我們迄今尚不知曉的最古老的“深海生物”。
神秘閃光
幾十年來,許多國家的海員對海洋的奇光怪影迷惑不解,因為這些海洋奇異閃光既不是船尾燈留下的光跡,也不是大海航標的燈火,更不是潛艇的探照燈光。這是些能高速旋轉的巨大光輪和輪輻狀光帶,它們橫貫從水平方向到垂直方向的廣闊海域。有時,能從海洋深處神奇般地向水麵升起一些巨大的熒光點或光球。
1927年12月在孟加拉灣東部、1929年在東經98度、北緯14度海域,突然出現幾個會旋轉的無輪緣的光輪。這些光輪出現輪輻及其消失的間隔時間分別為:第1次0.5秒,第2次2秒。在第1次間隔時,輪輻的旋轉方向變化兩次——最初,輪輻逆時針方向旋轉,然後順時針方向旋轉,最後又逆時針方向旋轉。輪輻改變旋轉方向的間隔時間為5分鍾。
這些光輪不僅能改變旋轉方向,還能加快或減慢旋轉速度,其亮度也能時強時弱。許多目擊者注意到,海中出現的這些奇異的光輪、光帶和光點並非來自海麵,而是直接來自一定深度的海底。在這些神秘發光體的下方還發現隱約有一個長長的黑乎乎的東西,不久,它便消失在大洋深處。
1977年的一天,前蘇聯“弗拉基米爾”號海洋考察船完成任務返航時,甲板上的船員和考察隊員突然發現,在船體周圍150米~200米半徑內,有一個逆時針方向旋轉的耀眼的白色光輪,它均等地分成8等份。這時,船上回聲測深儀顯示的海底深度為170米,同時顯示:在船底水下20米處有一個巨大怪物。這個由彎曲狀光帶組成的旋轉的光輪,酷似汽輪發電機上的葉輪。半小時後,發光體的亮度逐漸減弱,光輪直徑縮小到80米~100米。
須知,隻有某些海洋動植物體的細胞才會出現閃光,除海洋生物體外,海洋本身是不會發光的。然而,出現這種海洋奇異閃光的情形並不多見,所出現的帶有美術圖案奇異閃光的景觀也並非常有。
幽靈怪物
據目擊者描述,在一個陰沉的黑夜,船上的水手發現不遠處的水下突然湧上一大團黑乎乎渾濁的海水,轉瞬間,這個渾濁的黑水團一下子又變成某種動物的形體——它一會兒像漂在海上發光的浮遊生物,一會兒又像海怪一樣閃著熒光,總之,這個幻影般的生物總是不時地變換著自己的形狀:它時而變成一個球形,時而又變成一個卵形,時而又變成一個三角形,然後,一下子又裂變成兩部分——它們在船周圍互無聯係地遊動著,有時朝前遊,有時向後遊,最後,變成幾個巨大的發光幽靈在船周圍緩慢地旋轉,其中一個發光幽靈的軀幹長6米~8米。這些海洋怪物在船附近的海麵上活動了近1小時後,便神奇般無聲無息地消失在大海深處。
在俄羅斯的鄂霍次克海,曾發生另一起令人費解的事件。1908年8月22日夜至23日,當時,俄羅斯軍艦“鄂霍次克”號正行駛在北緯57°3′,東經155°50′的海區。午夜11時,在船尾的海水中,突然冒出一個淺綠色異常耀眼的發光體,它發出的強光頓時把船尾的整個海麵照得通亮,而且亮度越來越大,然後發光體開始向前運動。後來,“鄂霍次克”號全部被這奇異的發光體發出的強光“吞沒”,因為“鄂霍次克”號處在發光體的中心。轉瞬間,發光體一下子又變成一個大卵形。當“鄂霍次克”號向前行駛時,這個變得巨大的卵形發光體曾伴隨它航行了一段時間,然後漸漸遠離船體向一旁遊去,接著又向前繞過“鄂霍次克”號迅速遠去,隻有2~3分鍾時間便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線,可它射出的刺眼光柱卻直達雲天。
水下文明
要知道,光亮對海底這個永久黑暗王國居民來說是進行信息交流最理想的天然手段。科學家們推測,假如我們能把海洋神秘閃光的持續時間和間隔時間記錄下來,也許,現代化的電子計算機能把海底人以閃光信號的方式向我們大陸人類發出的信息破譯出來。
許多目擊者發現,在大海出現神秘的閃光之後,又曾出現一係列幾何圖形——橢圓形、圓形、菱形和三角形。這些圖形還能變成2個或3個。在連續的幾晝夜裏,這些具有規則幾何形狀的發光體圍繞著同一艘船進行撲朔迷離的表演。然而,在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神奇火光的下方,還隱匿著某種巨大的不明潛水物。
這難道是偶然的奇遇和幻覺嗎?不!這是真真切切的事實。1976年,保加利亞航海家尤利亞和頓丘駕駛他們的8米長的小舟完成一次環球旅行。1976年4月底的一天,在北緯1°南緯5°之間,東經110°~130°之間赤道附近的南太平洋海區,午夜時分,海中突然出現幾個大光圈,它們一個接一個地連續從船旁滑過。它們像是從海洋深處某個地方冒出來的,猶如一盞聚光燈從海底向水麵照射,這一現象持續了很長時間。多少年來,人們對大海深處的光點已司空見慣,這些光點恰恰是從船底下冒出來的,它們以極高的速度接近水麵。航海家心想:這難道是鯨魚或巨大的章魚?這些光點離他們越來越近,他們越加覺得這些光點像是水下“帆船”上的“執帆人”,甚至能看見這些“帆船”的甲板上站著幾個身穿古怪裝束的人形生物,不,這不是“帆船”,是不是來自水下文明的“軍艦”?
海底人跡
在世界許多沿海民族的傳說和神話中,同樣能找到對海底人蹤跡的描述。第一個發現蘇美爾城的英國考古學家利昂納爾多寫道:“蘇美爾城居民——蘇美爾人對陶瓷技藝和輪式運輸工具十分精通,此外,他們還是最優秀的冶金工藝師和建築師。幾乎所有的蘇美爾男人都能讀善寫——這些都已是公元前5000至4000年前的事了。”
另一位研究蘇美爾人的科學家雅闊遜認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似乎是一夜之間崛起的。在蘇美爾人的傳說中也有類似的描述:大海中曾生活著一種半魚半人的水下怪人族,這些魚人在一個叫歐安的首領的帶領下從波斯灣水域遊上岸來,在蘇美爾城登陸駐紮下來。這些魚人教會陸地人寫字、種田和金屬加工技術。
傳說對這個魚人族首領歐安有過一段描述:魚人族首領歐安的整個身子長得跟魚一樣。在他腦袋稍低一點兒的下方還長著另一個腦袋,在身體的下部長著一根魚尾狀的尾巴,他的雙腿長得跟人一樣。他講的話語和說話的聲音使人易懂。這個魚人生物隻是在白天同我們打交道,但他們不吃我們的食物。白天,魚人教我們陸地人建造房屋和廟宇殿堂,還教人總結和記載一些規律。魚人還向人講解幾何學是怎樣創始的。太陽落山時,魚人再潛入海底返回他們的水下故鄉。因為他們是水陸兩棲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