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四 詭異的水怪之謎(2)(2 / 3)

進入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開始借助先進的儀器設備,大舉搜索水怪。1972年8月,美國波士頓應用一些水下攝影機和聲納儀,在尼斯湖中拍下了一些照片,其中一幅顯示有一個2米長的菱形鰭狀肢體附加在一巨大的生物體上。同時,聲納儀也尋得了巨大物體在湖中移動的情況。

1975年6月,該院再派考察隊到尼斯湖,拍下了更多的照片。其中有兩幅特別令人感興趣:一幅顯示有一個長著長脖子的巨大身軀,還可以顯示該物體的兩個粗短的鰭狀肢。從照片上估計,該生物長6.5米,其中頭額長2.7米,確實像一隻蛇頸龍。另一幅照片拍到了水怪的頭部,經過電腦放大,可以看到水怪頭上短短的觸角和張大的嘴。於是有人下了結論“尼斯湖中確有一種大型的未知水生動物。”

1972年和1975年的發現曾轟動一時,使人感到揭開水怪之謎或者說捕獲活的蛇頸龍已迫在眉睫了。此後英、美聯合組織了大型考察隊,派24艘考察船排成一字長蛇陣,在尼斯湖上拉網式地駛過,企圖將水怪一舉捕獲。但遺憾的是,除了又錄下一些聲納資料之外,一無所獲。

由於追捕水怪的失敗,否定的觀點又流行起來。一位退休的電子工程師在英國《新科學家》雜誌上撰文稱:尼斯湖水怪並不是動物,而是古代的鬆樹。他說,一萬多年前,尼斯湖附近長著許多鬆樹。冰期結束時“湖水上漲,許多鬆樹沉入湖底。由於水的壓力,使樹幹內的樹脂排到表麵,而由此產生的氣體排不出來。於是這些鬆樹有時就會浮上水麵,但在水麵上釋放出一些氣體後又會沉入水底。這在遠處的人看來,就像是水怪的頭頸和身體。”

但這種觀點無法使那些聲稱親眼目睹了水怪的人們信服。而且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又有人幾次拍下了水怪的照片。

那麼,為什麼人們至今還不能捕獲水怪呢?

這要從尼斯湖特殊的地質構造談起。原來尼斯湖水中含有大量泥炭,這使湖水非常混濁,水中能見度不足三四尺。而且湖底地形複雜,到處是曲折如迷宮般的深穀溝壑。即使是體形巨大的水生動物也很容易靜避其間,躲過電子儀器的偵察。湖中魚類繁多,水怪不必外出覓食,而該湖又與海相通,水怪出入方便,因此,想要捕獲水怪,談何容易。

但隻要沒有真正找到水怪,這個謎就沒有揭開。真到現在,人們對於水怪是否存在爭論不休,誰也不能妄下結論。

長白山天池“怪獸”之謎

長白山天池“藏天然之秘,蘊蓄萬古之靈奇”。它不僅以人間罕見的絕美景色為中外遊客所驚歎,同時也以許多未解之謎吸引著大量遊人。其中“天池怪獸之謎”就是極為引人注目的一個自然之謎。

許多年來,有很多人都聲稱在天池發現有奇特的“怪獸”出沒。這給天池又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也引起了許多科學研究人員和科學愛好者的極大關注。尤其是在1980年9月18日,《延邊日報》發出一條驚人消息:“長白山天池發現奇異動物,有關部門正在密切觀察中。”消息石破天驚,在全國激起了巨大波瀾,世界各國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路透社、法新社、合眾國際社等十幾家新聞單位都發了消息。國內目睹者們紛紛撰文報道,許多專家、學者也頻頻發表意見,有的做出推測,也有的提出懷疑。一時間,“長白山天池怪獸”名聞中外,成了人們的熱門話題。

1962年8月中旬的一天,吉林省氣象器材供應站的周風瀛用六倍望遠鏡看到了出沒在天池中的“怪獸”。據他記述:“大約8月中旬的一天,天氣晴朗。我拿著六倍雙筒望遠鏡,依在白岩峰一塊大石頭上,俯身瞰望池中奇景。突然在天池東北角,距岸邊200米~300米的水麵上露出兩個動物的頭,一前一後相距20米~30米,互相追逐遊動。時而沉入水中,時而露出水麵。從望遠鏡中看去有狗頭大小,黑褐色。用肉眼看隻有兩個黑點,但身後留下的人字形波紋卻十分清楚。我一直看了一個多小時,後來此動物潛入水中。”

1976年9月26日延吉縣老頭溝桃園公社苗圃的主任老樸和苗圃的工人及解放軍數人,共20~30人。他們站在天文峰上相互拍照的時候,看見一個高約2米,像牛一樣大的“怪獸”,正伏在天池的岩邊休息。他們驚訝地大喊大叫起來,“怪獸”被驚動,進入湖中,遊到天池中心處附近消失。在消失之前,老樸給“怪獸”搶拍了幾張照片,可惜由於距離太遠,無法辨認。

1980年8月下旬,多次出現的“怪獸”先後被十多人目睹,引起了軒然大波。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雷加是目擊者之一,他在《天池怪獸目擊記》中寫道:“8月21日早4時,我在氣象站門前看日出,雲海一片,旭日光彩奪目。早飯以後,日光燦爛,高空如洗,我和幾個同伴一同來到火山錐和天文峰中間的寬闊地帶。正在這個時候,準確地說,8點到8點30分之間,在天池中發現了喇叭形的闊大的劃水線,其尖端有時露出盆大的黑點,形似頭部,有時又露出很長的梭狀形體,無疑這是它的脊部了。它從將軍峰的倒影中向我遊來,除了這個劃水線向巨石遊來,天池我側的中央又蕩起了一條劃水線,似乎遠處還有。但是我更注意巨石附近的劃水線。可以看見它遊動的速度和時時露出水麵的頭部或脊部,無疑地這是一種水中動物。甚至我們以為它會爬上岸來。”8月22日,雷加又一次發現天池中遊動的“怪物”,形象更加逼真。見到那個動物的脊背比兩個人的還長,至少有牛那麼大。雷加後來將此寫成了散文《天池紀行》,發表在《光明日報》上。

繼雷加發現“怪獸”之後,8月23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生盧興華再一次目睹了“天池怪獸”的形象,他記述到:“1980年8月23日上午9時,我從山上往下走,走到湖邊平坦的斜坡,正準備作畫,忽然看見水中一個動物正在遊動。其頭像牛,身軀像狗,背部有黑色長毛,它一會兒露出水麵,一會兒潛入水中,遊得快極了。劃水線拖出好幾百米,從岸邊向湖心發展。”

然而,對天池水怪持否定態度的人認為:天池形成的時間並不長,最後一次噴發(1702)距今隻有300多年,是不可能有中生代動物存活的。況且池中缺少大型動物賴以生存的必要的食物鏈,無法解釋這類大型動物的食物來源。

1981年7月12日,朝鮮科學考察團在池中發現一隻“怪獸”,他們依據觀察和攝影資料,判斷“怪獸”是一隻黑熊。而我國一位科學工作者提出質疑,認為人們所見的水怪與黑熊的形態有很大區別,且黑熊雖能遊泳卻不善潛水等,因此黑熊並不能解釋“天池怪獸”之謎。

於是,有人又提出“怪獸”很可能是水獺。水獺身體細長,又善潛水,可在水下潛遊很遠距離,它為了覓食而進入天池,被人們遠遠看見,加上光線的折射,動物被放大,於是成了人們傳說中的“天池怪獸”。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天池中常有時隱時現的礁石從水中浮現,也如動物一樣有時露頭伸出水麵,有時沉入水中。還有火山噴出的大塊浮石,它在水中飄浮,在風吹下也一動一動地在水麵浮動,遠遠看去,也如動物一樣在水中遊泳。

難道許多目擊者產生的都是同一錯覺嗎?如果不全是,天池怪獸又是什麼呢?它又是如何演變來的呢?

銅山湖的“水怪”之謎

提起“水怪”,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尼斯湖水怪”聞名全球,並吸引大批科研人員前去一探真偽,但是這個謎團依然沒有解開。

然而,在中國河南的銅山湖也爆出了有“水怪”的消息。當地人不止一次言之鑿鑿地向來這裏的人提起:泌陽銅山湖有“水怪”出沒!

銅山湖(當地人又稱之為宋家場水庫)屬長江流域唐白河水係,湖水發源於伏牛山脈的白雲山區,之後經泌陽河、唐河入漢水,最後歸入滔滔長江。

目前,銅山湖(宋家場水庫)有水麵積186平方公裏,蓄水量133億立方米。湖區周圍沒有工業汙染源,湖水清澈純靜,“在水裏遊泳能從頭看到腳”,所產魚類肉質鮮美。

關於銅山湖有“水怪”的見聞最早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後幾乎每年都會出現,有時一年達3次之多。

當地幾位知情人曾講述了3宗最具真實性、並經過有關部門核實的“水怪”出水“做案”的個案:

1985年9月的一天晚上,皓月當空,風平浪靜,湖區水產隊捕撈職工馬海立駕駛一條機動掛帆木船自西向東穿過水麵返回住地。當行駛至湖心島淺水區時,他猛然發現,一條龐然大物正趴在岸邊一石頭邊蠕動。馬海立頗感好奇,就駕船朝那“怪物”慢慢靠近。月光下細看,“怪物”“猙獰”的麵目驚呆了他:隻見這個黑乎乎、僅有上半身露出水麵(下半身仍在水中)的“怪物”,頭有牛頭般大小,狀如蛇首,有兩隻短角;嘴扁平,簸箕般寬大;有兩隻核桃般大的鼻孔;兩隻眼睛宛若鴨蛋;皮膚粗糙,身上有銅錢般大小的灰色鱗片;露出水麵的前軀有兩爪;見有人來,“怪物”忙縮身入水,向東南方向遊去,所經之處,激起半米高的白浪,散發出一股股惡腥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