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關國家均定有顏色等級係統,如中國分類法是以數字表示,85色以上的金剛石才能琢磨為鑽石,99~100色則屬於超特級。關於鑽石的潔淨度,是依鑽石在10倍放大鏡下觀察是否存在瑕疵(雜質、解理等缺陷)及瑕疵程度為依據,劃分為6個等級。

天然金剛石主要以粒狀產於岩筒或鉀鎂煌斑岩脈中,但占90%產量的金剛石礦尤其是寶石級的產於上述岩石風化衝積成因的砂礦床中。南非地區、俄羅斯雅庫特、美國阿拉斯加、巴西米納斯吉拉斯等地為著名產地。

祖母綠

祖母綠的英文名稱為“Emerald”,又叫“呂宋綠”“綠寶石”,祖母綠一詞是起源於古波斯語並演化至今的。它是一種含鈹鋁的矽酸的結晶體,是綠柱石家族中最珍貴的成員,具翠綠色或濃綠色,其化學成分中含有一定量的Cr2O3而形成綠色。最上等的祖母綠顏色鮮豔、純正而勻淨。祖母綠是最珍貴寶石中的一種,被稱之為“綠色寶石之王”。

1600年,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以北200千米的莫索,一次洪水過後,黑色的汙泥中竟然露出了翠綠色的祖母綠寶石的晶體,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摩斯卡斯人挑選出最好的晶體製做成一條精美的項鏈獻給了當地的法拉公主,這座祖母綠礦山也因此被命名為法拉。天然祖母綠有包裹體和裂隙,但製作這條祖母綠項鏈的晶體大且美麗,很少瑕疵,既是名貴的寶石首飾,又是極其珍貴的曆史文物,確實堪稱絕世佳品。這條項鏈後來被一華僑長美沙家族購買保存到現在。1993年的北京國際貿易博覽會上,有一位美國富豪出價兩億美元打算購買這條項鏈,遭到項鏈主人的拒絕。長美沙家族向來都以擁有這條價值連城的項鏈感到自豪。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祖母綠晶體是於1956年在南非發現的,重達2.4萬克拉(合4.8公斤)。世界上最著名的祖母綠產地是哥倫比亞的穆索和奇沃爾。世界上最有名的祖母綠是德文郡祖母綠,是一塊未經切割的美麗的綠色祖母綠晶體,重1383.95克拉,1891年退位的巴西皇帝堂·皮德羅一世把它作為禮品贈給第六代英國德文郡公爵,並由此得名,現在仍然保存在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

水晶

水晶的英文名稱為“Rockcrystal”,別名晶石、水晶石。古代希臘人稱水晶為“Krystallos”,意思是“潔白的冰”。

水晶是結晶完好的透明石英晶體,是石英龐大“家族”中的一員。水晶通常呈無色透明狀,當含有某些金屬元素等雜質時,可呈現出紫色、薔薇色、金黃色、黑色或褐色等。人們根據水晶顏色的不同,起了許多不同的名字:紫晶、黃晶、薔薇水晶、煙水晶、茶晶、墨晶等。水晶中,紫晶最為珍貴,其次是黃晶、煙晶。

水晶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作為藥物,用它“慰目,除熱淚”,李時珍用它作“入點目藥,穿串吞咽中,推引諸硬物”。水晶是光學儀器材料,可用來製作眼鏡片、放大鏡、顯微鏡和照相機鏡頭等。水晶製品從外表上看和玻璃相差不多,但是普通玻璃杯子加熱後扔到冷水中,杯子很容易炸裂,如果是水晶杯子,就不會出現炸裂現象。羅馬教堂在盛大的典禮上都使用水晶製成的高腳杯子盛酒。

水晶作為寶石和裝飾物由來已久。水晶可以製作成水晶球、玉雕製品、無色戒麵或者改色的原料。水晶是工藝美術品的貴重的原材料。水膽水晶內有肉眼可以看見的含水包裹體,水膽越大越透明越好。

古人看到水晶和冰極為相似,認為它是“山中千年老冰所化”。西方人深信水晶中隱藏有神靈,人們凝視水晶球可以算命或預言未來。

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產於巴西意達波爾,長5.5米,寬2.5米,重40噸。世界上最優質的水晶球產於緬甸,直徑21厘米,重48.54公斤,整個水晶球純淨無瑕,透明如水,無裂紋,十分珍貴,現收藏在美國華盛頓斯密森博物館。1958年在江蘇北部東海縣發現一巨大的水晶晶體,高1.7米,重達四噸多,被譽為“中國水晶王”,現陳列在中國地質博物館院內。

世界上著名的水晶產地有巴西和馬達加斯加等。中國優質無色水晶產量很多,主要產於江蘇、海南。水晶主要產於偉晶岩和石英脈的晶洞中。

瑪瑙

瑪瑙的英文名為“Agate”,來自希臘文的拉丁字。瑪瑙是石英的變種,是由二氧化矽沉積而成的隱晶質石英的一種。從切開的剖麵可以看到由灰、白、紅、綠、淡褐、淡藍等多種不同顏色組成的同心圓狀、波紋狀、層狀或平行條帶狀。俗有“千種瑪瑙萬種玉”之說。寶石界將其中具有同心層狀和不規則紋帶、纏絲構造的隱晶質塊體石英稱瑪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