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丘比丘的名字在世界上叫響之後,人們一提到它就會說:“嗬,那是一座失落的城堡,一座神秘的、奇異的城堡。”
正因為“馬丘比丘”神秘,所以它成為了旅遊聖地。一位旅遊者在遊覽馬丘比丘時寫下了一篇頗為動人的遊記:曙光透過秘魯安第斯山脈上繚繞的濃霧,慢慢地照亮了有幾千年曆史的花崗石露台。一縷朝陽落在“印地華塔納”(印加人對“祭日柱”的稱謂)上,周圍穿著白色長袍的祈禱者身上便感到了一些暖意。3隻睡眼惺忪的羊駝披著一身髒兮兮的皮毛,懶散地或立或臥在高高聳立在神廟和馬丘比丘民房上的古門樓邊……
去南美遊覽,不可錯過著名的印加遺址,這猶如遊中國不能不看長城,遊印度不能不看泰姬陵,遊埃及不能不看金字塔一樣。對於那些對文化和宗教曆史懷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那兒是必須去朝拜的一個聖地。去馬丘比丘遊覽的最好時間是淩晨,因為一過早晨,大批經過3小時火車或1小時汽車旅行,來自庫茲科的遊客就會蜂擁而至。中午時分,遺址旁邊惟一一家酒店的停車場上便會停滿了汽車,操著6種不同語言的導遊喋喋不休地向遊客詳細地講解著每座建築的曆史,這樣的喧囂環境使你根本聽不到那些古老的石柱們想要告訴你的故事。黎明時分到達要好得多,那時,濃霧籠罩著整個山區,萬籟俱寂,景區充滿了神秘氣氛。
沿著印加小道徒步旅行去遺址的遊客,在接近馬丘比丘的時候會獲得特別的樂趣。走在濃蔭遮蔽的小道上,經過古老的石門,慢慢向保存在我們記憶中的景色走去。背襯著兩座鬱鬱蔥蔥的山峰,一片高地上凸現出了一派城市建築的景象,一塊塊經過精心切割的大理石壘成了一座座風格粗樸的建築。徒步旅行者一般會在高高地俯視著風景區的羊駝旁邊停下來,卸下身上的重負,拿出水瓶和照相機,然後慢慢地朝神廟走去。
大部分遊客乘汽車從狹窄的希拉姆·賓漢公路來到此處,這條路以1911年發現這座神秘城市的美國探險者希拉姆·賓漢命名,有14個陡峭的彎道。道路兩旁高聳的磚紅色牆上爬滿了青苔,牆腳處野花爛漫地開放著,偶爾還有幾座岩石圍成的露台點綴在山路兩旁。汽車至少要走1個小時,才能從河邊爬行到廢墟,被羊毛衫和手套裹得嚴嚴實實的乘客才能邁上第一個台階,走進有門衛守護的大門。
從入口處往裏看,馬丘比丘的宏偉景色疊次展開,就像一組係列照片一樣。在馬丘比丘和彙納比丘兩座山峰之下,一簇簇石質建築和綠草如茵的院子依次排列。城市的農業區裏密布著層層石頭壘成的花園平台,其間有蜿蜒陡峭的小道穿過,通向傳統的門樓。購物區裏的道路則沒有那麼陡峭,道路兩旁分布著許多神廟和茅草覆頂的屋子。
包含3000多級台階的100多座石梯把龐大古城的各個不同部分連接了起來。排列有序的露台抬高了高地的邊緣,使其與農業區的茅草頂小屋連接在了一起。台階蜿蜒通過門衛房、葬禮石和墓地,通往徒步旅行者進入古城的印加小道。3隻似乎是亙古至今一直呆在這兒的羊駝默默地埋頭啃著草,並經常像驕傲的孔雀一樣,擺出姿勢讓旅遊者拍照。
對星相學有興趣的遊客不妨在淩晨就開始遊覽太陽神廟,這兒被認為是一座天象觀測台。它的外形類似於墨西哥奇岑伊喳瑪雅半圓形天文台,呈圓形。太陽神廟的建築極好地體現了修建者的創造性,切割得極為精細的大理石沒有用一點兒水泥,完全靠精巧的設計壘堆在一起,渾然一體,非常堅固。像瑪雅人一樣,馬丘比丘的居民都是很好的天文學家。在這座圓形的神廟裏,據說藏有大量金銀和許多供奉太陽神的神像。
著名的“印地華塔納”也具有同樣的功能,被認為是一種觀測天象的工具。頂上裝著一種用岩石刻成的類似於日晷的儀器,可以用來預測冬至和夏至的時間,以便幫助人們安排播種和收獲。它對懷有宗教興趣的人來說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因為對薩滿教和馬丘比丘的神秘色彩感興趣而來到此處的遊客一般在這兒,麵對彙納比丘後麵冉冉升起的紅日,開始他們一天的遊覽。他們也肯定會被聖石吸引住,這是一塊東西向放置的巨石,像黑板一樣平整,旁邊經常可以見到身穿黑袍的沉思者。據說,這塊巨石與英國南部索爾茲伯裏的巨石陣有相同的精神魔力。不知疲倦的旅遊者還會繼續前行,繞過聖石,通過一條蜿蜒曲折的小道,登上彙納比丘,俯瞰整個古城。體力更好的遊客可以慢慢走過墓地,遊覽噴泉和儉樸的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