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被火川吞沒的米諾斯(1 / 2)

克裏特島是希臘最南端的一個島嶼,它被地中海那酒綠色的海水環抱,風光綺麗,氣候宜人。它靜靜地接受著海風的吹拂和海浪的拍擊,克裏特島流傳著一段膾炙人口的悲劇故事。

這個故事來自希臘的神話傳說。很久以前,克裏特島上米諾斯國王的一個兒子在雅典被殺害了,暴怒的國王便借此向雅典興師問罪,最後強迫雅典國王埃古斯簽訂了一項駭人聽聞的條約:每年必須向克裏特進貢7對童男童女,作為一個牛頭人身怪物的食物。相傳這個怪物是王後與一頭公牛所生,國王為了遮醜,令人建造了一座規模龐大、結構複雜的雙斧宮,讓那牛頭人身的怪物藏在深宮中。雅典懼怕克裏特的強大,按時納貢,使得本國百姓民不聊生。到第3次納貢時,王子忒修斯為安民除妖,毅然宣布充當童男去克裏特。英俊年少的雅典王子受到了米諾斯國王女兒的傾愛,她幫助忒修斯殺死了怪物,並營救出被作為貢品的孩子逃離了克裏特島。

希臘的神話和傳說舉世聞名,深深地吸引了許多西方考古學家。他們認為這些優美的故事很可能是古人根據一定的曆史事件,經過藝術加工創造出來的。

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等,在克裏特島發掘出一座王宮的廢墟。它占地約2公頃,房屋有幾百間,均由迂回曲折的廊道連接,結構之複雜實為罕見,迷宮中還發現了雙斧標誌,學者一致認為,這就是米諾斯王國的雙斧宮殿。那麼吃人之事是真的嗎?

王宮的牆壁上有豔麗如初的壁畫,倉庫中儲存著大量糧食、橄欖油、酒以及戰車和兵器。一間外麵包了鉛皮的小屋裏有國王無數的寶石、黃金和印章。大量的繪製精美的陶器和做工精巧的金屬器具,表現出克裏特人非凡的才華。最有價值的是那數萬張刻有文字的泥板,其中一塊上赫然寫著:“雅典貢來婦女7人,童子及幼女各1名。”這使人不禁想起牛頭人身怪物的故事。

更出人意料的是,1980年春,英國考古學家在雅典公布,在克裏特島上一所銅器時代的房屋裏,發掘出200多根支離破碎的人骨,均是8~11個年齡不足15歲的兒童,他們的屍骨上留下被宰殺的刀痕。發掘證明:古克裏特島人在米諾斯時代確有食人肉的習慣,因此才流傳下雅典向克裏特進貢童男童女的傳說。

考古學家的研究填補了克裏特島曆史上極光輝的一頁。大約在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間(相當我國的夏朝),克裏特王國的文化盛極一時,在最後的100年~200年中,正是米諾斯王朝。傳說中,此王朝最強的君王叫米諾斯,王國的首都是位於島上北岸的監克諾索斯。對於今天的希臘人來說,“米諾斯”仍是強大、繁榮和輝煌的代名詞。這是一個統一的結構嚴密的國家,國王不但是人們在壁畫上所看到的祭司王,甚至是上帝的化身。人民必須無條件服從他,並且要絕對忠誠。希臘神話中,有關米諾斯王與宙斯神親切交談的描述,便是這種神權政治的生動寫照。米諾斯王及其大臣居住的宮殿,不隻是政治權力的中心,他們還主宰全國經濟。國王直接掌管生產和貿易,擁有許多屯貨的倉庫和大批手藝高超的能工巧匠。此外,宮殿裏充滿了濃厚的宗教氣氛,猶如令人敬畏的神廟。我們很難把克裏特的統治者與古埃及的法老,或美索不達米亞國王相比較,因為他們之間的差異非常明顯。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他們都集王權和神權於一身,牢牢地控製本國的生產活動和商業活動。其實,米諾斯王國更類似於安納托利亞沿岸,或者敘利亞-巴勒斯坦沿岸的那些小國。米諾斯的宮殿是開放式的,四周沒有圍牆保護,但內部結構十分複雜,沒有人能解釋克裏特人是出於什麼動機修築這樣的宮殿。克裏特人把他們生產的各種器皿和金銀首飾,銷往希臘、亞細亞和埃及等地,以便換回所需的礦石。他們駕著輕型的船隻航行於地中海東部,逐漸控製了愛琴海。當時,米諾斯王朝威震雅典,是聯係歐、亞、非三洲先進國家的紐帶。米諾斯充分利用了這一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造船業,並建立了強大的艦隊,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支海軍。米諾斯所向披靡的艦隊,使他的國家與埃及、敘利亞、巴比倫、小亞細亞等區域保持貿易來往,隨著貿易往來不斷擴大,米諾斯逐步形成龐大的商業帝國,並成為他建立海上霸權進行擴張和殖民的威懾力量,愛琴海諸島紛紛向米諾斯稱臣,雅典也得向他納貢。無疑,克裏特島是歐洲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對鄰近的基克拉澤斯群島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發展,產生了尤為重要的影響。考古學家在這兩個地方,發現了刻有克裏特文字的書板,便足以證明這一點。然而,在克裏特的文化史中,最值得一提的,則是那些自然古樸、色彩豔麗的藝術瑰寶——米諾斯宮殿,它不但布局巧妙、設施齊全、光線明亮(陽光能直接照射到每個庭院),而且絢麗多彩的壁畫,使整座建築更加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