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複活節島500米的海麵上,有3座高達300米的小島,分別叫作莫托伊基、莫托努俟、莫托考考。它們四周是危崖絕壁,任何船隻都無法靠近。然而島民們清楚地記得,原來有幾尊巨人石像就高高聳立在這些危崖的頂端。法國考古學家馬奇埃爾證實,這些石像確已跌入海中,而石像的基座石壇還穩穩坐落在危崖絕頂上。
考古學家麵對著這3個小島的石壇,真是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知道,別說是在史前的原始社會,就是在現代,除了最先進的直升直降的飛行器,誰也無法把這些巨人石像運到懸崖頂。還有,這些巨人石像是誰造的?據第一個到達島上的羅格文回憶錄寫道:當時的島民有的皮膚為褐色,就顏色的深淺而言與西班牙相似,但也有皮膚較深的人,而另一些完全是白皮膚,也有皮膚帶紅色的人。隻有數百口人,卻分為多種膚色,這更加讓人不可思議。
有些研究太平洋的學者認為,複活節島的巨石人像,應屬於玻利尼西亞文化。根據是庫克船長所說,島民所使用的話語保留著南太平洋的音韻。而據研究,玻利尼西亞的曆史不可能晚於公元9世紀。但複活節島的考古調查表明,島上最早也隻能是公元14世紀才有人居住。還有更多的學者認為,複活節島隻是在公元15或16世紀才有人遷入居住,這與荷蘭人首次來島僅距100多年的時間。如此短暫的時間,居民們怎能完成如此龐大的工程?
但也有另一派專家認為,複活節島上大概早在公元690年以前就開始建造祭壇,用紅色火山石建造的紅帽子大概造於1110年,至於石像的建造大約從公元450年開始到公元1650年左右才結束,前後共經曆了1000多年的時間。而用14價碳原子衰變法測定,最早的石像建於公元前1680年。那時又是誰在島上居住呢?
要想破解這些疑問,最好的辦法是找到島上的文字記載。複活節島現今的人口雖很少,卻有一種獨特的文字。刻著文字的木板叫做“說話板”,板上密密麻麻地刻滿了象形文字,但這種文字與世界上已知的任何一種文字都不相同,而且至今隻收集到了1塊“說話板”和幾件刻有這種文字的手工製品。世界各國眾多科學家運用了包括電子計算機在內的一切現代科學方法進行破譯,仍然無法解讀。
更令人驚訝的是,複活節島的居民稱自己居住的地方為“世界的肚臍”。這種叫法,一開始人們並不理解,直到後來航天飛機上的宇航員從高空鳥瞰地球時,才發現這種叫法竟然十分貼切,複活節島孤懸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確實跟一個小小的“肚臍”一模一樣。難道古代的島民也曾從高空俯瞰過自己的島嶼嗎?假如確實如此,那又是誰,用什麼飛行器把他們帶到高空的呢?
在複活節島的懸崖下,有一堆大圓石塊,上麵刻有許多鳥首人身的浮雕圖案,被稱為“鳥人”。居民為什麼選擇了這種“鳥人”作為崇拜對象?鳥首隱喻著什麼?有人認為,也許它是指一種能夠在高空飛翔的智慧生物,正是這種智慧生物在高空中俯瞰地球,才得出了複活節島是“世界的肚臍”的結論。
在複活節島上,一切都是那麼神秘莫測,古代和現代糾纏在一起,無法分清。誰也無法理解,那種令人震驚的文化,會從一個太平洋中最偏僻的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獨自演化出來。就像那一個個沉默的巨石人像一般,複活節島留給世界的是個永遠難以解開的啞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