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雪揚揚灑灑,接連下了幾場,把蜿蜒起伏的大別山變成了茫茫雪海。呼號的寒風卷起積雪,宛如陣陣海浪滾滾而來,把陰沉的天空攪得霧氣騰騰。
無數麵紅旗,在風雪中向北移動,點燃著這漫山遍野的銀白世界。
黃麻戰役以後,方麵軍總部決定掉頭北上,給北路敵人以有力打擊,奪取商光城,把鄂豫邊和皖西兩塊根據地連接起來。
商光城是豫東南的軍事重鎮,敵重兵集結地。從敵軍的重兵部署中不難看出,他們企圖以商、潢、固地區為陣地,南經商光城以南的親區、黃麻東北區,構成一條隔離地帶,以分割我鄂豫邊和皖西兩塊根據地,便於在“圍剿”中各個擊破。
這些敵人經常蠶食我根據地,襲擊我過路幹部和來往交通。為了掩護幹部過路和保障交通安全,紅軍每次都要出動整連、整營的部隊護送,就是這樣也難免不出問題。因此,大家早就想拔掉這個釘子,打破這條隔離地帶。現在這個願望就要實現了,大家心中非常高興。
一月十三日,方麵軍總部率三個師相繼由黃麻地區向北開進。同時命令位於皖西的部隊西進參戰。為了掩護戰役企圖,迷惑敵人,方麵軍總部令一部分部隊向黃陂方向佯攻,一團奉命擔任師的前衛,大家頂風踏雪,經自雀園向商潢公路南側的仁和集前進。
紅軍麵臨的首要問題,是從何下手。
敵人以三個師另一個旅的兵力,沿商潢公路擺了長蛇陣,商光城就像個蛇頭伸入我根據地內。按說應該是“打蛇先打頭”,但商光城城高壕深,敵又有重兵把守,憑紅軍的力量,還不可能一下子把它砸爛。再說如果先打“蛇頭”,“蛇腰”和“蛇尾”必然蜷縮而來,使紅軍陷入被動。
方麵軍總部決定先打“蛇腰”,因為駐守商潢公路中段的敵人雖為蔣介石嫡係部隊,但駐地分散,無堅可守,是商潢地區敵人整個部署中的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具體部署是以紅軍一部向敵人的接合部北亞港進擊,切斷敵人的聯係,爾後實施對進突擊,將該敵予以驅逐或殲滅,以便最後奪取商光城。
二
一月十九日拂曉,紅軍向北亞港守敵發起猛烈攻擊,激戰三日,擊潰守敵一個團和援敵四個團,占領了北亞港,切斷了敵軍與潢川敵的聯係。
敵軍慌忙向南收縮,妄圖與商光守敵靠攏。但為時已晚,紅軍已從東麵壓來,西麵的紅軍也向敵盤踞的江家集、豆腐店、河風橋進逼。敵人見勢不妙,乘我尚未合圍之前,經潢(川)固(始)大道,倉皇選進潢川。龍頭橋、河鳳橋守敵也急忙逃回商光城。至一月二十六日,在長達二十六公裏的商潢公路上,除兩端的據點仍被敵人占領外,全為紅軍控製,商光城、固始之敵的聯係也被紅軍和地方武裝切斷。商光城守敵處境完全孤立。
首戰告捷,士氣大振。紅軍雖未能大量殲敵,但達到了打開戰局、孤立商光城的目的。為戰役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商光城位於群山環繞的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是大別山區的要地之一。對於這樣的一個舉足輕重的重鎮,敵人必然不會輕易放棄。紅軍雖已造成孤立商光城之勢,但並未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仍然不宜強攻。方麵軍總部在全麵分析情況的基礎上,決定運用黃麻戰役的經驗,采取“圍城打援”的方針,充分利用商光城守敵陷於孤立的形勢,調動敵人於運動中殲滅,通過圍困和打援的勝利,造成奪取商光城的條件。
可能來援商光的敵人,一個是固始的敵人,一個是潢川的敵人。比較起來,潢川之敵兵力較多,對紅軍威脅較大,所以方麵軍總部決定把打援方向放在潢川方麵,並據此調整部署:繼續以地方武裝監視固始之敵,以紅軍主力包圍商光城,發動群眾大量製造雲梯、木炮,大張攻城聲勢,迫敵來援;以紅軍一個團抵近潢川,監視敵軍,如敵出援,節節抗擊,誘敵深入;方麵軍主力隱蔽在商潢公路兩側,準備殲滅來援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