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圍城(1 / 3)

一團和五團擔負圍困蘇家埠的任務後,除抽出一部分兵力參加打援外,主要還是圍城,總指揮部給他們的任務是圍外加箍,叫敵人結結實實待在裏邊。於是,戰士們整天就在蘇家埠四周修築了相應的工事。

開始挖工事,敵人一天數次組織突圍,還用山炮、水機關槍來襲擊紅軍。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一邊阻擊敵人,一邊趕挖工事。為了減少傷亡,一連張聰想出個聰明的辦法,用篾條把稻草紮成把,用水浸濕,在交通溝前堆成一人高的垛子做障礙,挖一節向前移一節,擋住敵人的槍彈。於是,工事修築得很順利。在人民群眾的支援下,僅用一天的時間,便挖成了一人多深、三米多寬,裏外三層足有二、三十裏長的浩大工事體係。每一層環形工事上,用土皮壘起的碉堡與敵人的碉堡相對。壕溝很寬,可以兩路行軍,壕壁挖有可供休息、學習,又可防敵轟炸的蓋溝、掩體、貓耳洞。

有些戰士開始不願意修築工事,現在一看,都明白了修築工事的好處。大家在交通壕裏可以自如的行動,站崗放哨有炮樓,監視敵人有了望口,敵人飛機低飛怕我們打它,高飛扔下的炸彈也打不準,敵人曲射的八二炮,更是無可奈何,有時敵人甩過幾個手榴彈也不用。這種手榴彈像小瓜,屁股後邊係者馬鬃,叫馬尾手榴彈,它不著地不響,有時掛在樹上,隻能幹晃頭白瞪眼。

總部的命令是相當嚴格的:不準放跑一個敵人。擔任圍城的部隊堅決執行這一命令。

正是梅雨季節,動不動就下雨,戰士們站在沒膝深的交通壕裏,日夜防守,四處巡邏。幹部們淌水查哨,時時小心。由於紅軍這道緊箍咒越念越緊,使敵人欲守不能,欲逃不得,隻好頻頻呼救,無可奈何。

三月三十一日,敵人調集六安、霍山兩地敵軍,同時出動,企圖南北夾擊來解被圍之敵。天上有飛機掩護,地上由敵師長親臨督戰,鋒芒所向,氣勢洶洶。城內之敵,裏應外合,亦欲冒死突圍。一團和五團奮起截殺,全把他們打了回去;外麵我打援部隊則橫掃千軍,所向披靡,也把敵人打得個落花流水。使敵乘興而來,敗興而去,不得不狼狽述竄。

在蘇家埠東北方向,有塊布滿水池和糞坑的低窪地。是敵我雙方前沿陣地的間隙處,約有三百米。敵人便選擇了這個間隙做突破口。這是楚漢華他們早已預料到的,而且早已做好了準備。困獸猷鬥,隻見敵人集中一個團的兵力,從正麵突擊,在我一團二營強大火力的還擊下,像利斧伐樹呼啦啦的倒下一大片,敵兵怯戰了,不敢往外衝,敵人的軍官持槍督戰,趕羊似地又攆出一大批,又被我殺傷,接著又是一大批,敵人兵多火力猛,終於突破了我第一道防線,於是,戰鬥便推進到我方的戰壕裏展開了。

梅雨季節,天氣時晴時陰,圍城的戰壕裏全都積滿了水,戰士們在沒膝深的積水中與敵人拚殺,血水和著汗水,染紅了麻苗壟,染紅了冬麥地,染紅了戰壕,後來我們調動預備隊前去協助,戰士們發揚英勇拚殺,終於將眾多敵人堵擊回去。我軍陣地堅如磐石,敵人無一漏隙可乘。

這時,幾天陰雨,突然晴了天,夕陽血紅,戰旗飄揚,戰士們迎著夕陽追擊敵人,通過窪地,躍過水池、糞坑,追擊敵人。在白軍中,有的曾到過我方討過食的,有的曾被我俘過幾次,對紅軍有所了解,見紅軍追來,趕緊把槍一放,就地坐下,甚至有的躺下等著當俘虜。有一個胖兵大聲喊道我被俘過。紅軍戰士無暇顧及他們,叫胖兵,你帶他們,胖兵大聲喊道:

“到後邊集合去。”

俘虜們都跟著胖兵,尋找指定地點,等待處理。

在蘇家埠北麵有一條北街,那裏有一個營敵人把守,他們見前麵的人潰不成軍,慌忙後退,又見紅軍勇猛追來,為了堵我紅軍前進,顧不得自家三百多名兄弟要退回據點,潑澆煤油燒了吊橋。於是,上了吊橋的敵人掉進水裏,或淹或傷,被隔在外邊的敵人全部當了紅軍的俘虜。

與此同時,在蘇家埠正東方向,敵人以六挺機槍平排開路,想突破紅軍防區。這種機槍殺傷力很強,一梭子子彈打出來,“嘟嘟嘟”就是二百五十發。組成六挺機槍平射,可見敵人已是狗急跳牆,要孤注一擲了。紅軍一連在羅大虎的帶領下,個個英勇、機智、沉著,開始避其凶焰,隱蔽在交通壕裏,全都上好刺刀,準備好手榴彈。

近了。

近了。

羅大虎一聲命令,先是一陣手榴彈猛炸,接著如猛虎般躍出戰壕,與敵人進行白刃格鬥,雪亮的刺刀,白的進紅的出,橫砍豎殺,所向披靡,沒有一刻工夫,就將這股突圍之敵殲滅了。從此,敵人已再無力突圍了,隻好龜縮在蘇家埠裏,一場酣戰結束,我們的一團官兵嚴格執行總部的命令,沒有放跑一個敵人。

又一次打退了敵人的突圍,大家都很高興,團部的電話鈴也歡快地響起來了。傳令兵說是師部打來的電話。用電話進行通訊聯絡,在紅四方麵軍中,這還是第一次,叫楚漢華來接電話,他心裏砰砰地直跳,他在漢口倒是見過電話,但是沒有打過,他猶豫了好大一陣,對張琢說:

“政委,還是你接吧,等會兒我再好好學一學。”

張琢政委拿起電話,師部傳來大快人心的捷報:郝國鵬的兩萬援兵全部被殲,郝國鵬也當了俘虜。

反動開口問:

富爺老總們,

自從去年搬到你如今,

實指望,

你們會拚命保我們,

有誰知,到現在一直不動身……

士氣把口開;

非怪我遲延,

誰不知,

紅軍勢力多厲害……

楚漢華、張琢、許其朋他們經常站在高處,望蘇家埠裏敵人的情況,這會兒,他們聽到一連的陣地上,張聰和他們班戰士又在詼諧風趣的唱趣起了《反動吵嘴歌》,他們又向鎮裏看去,被圍困在蘇家埠的敵人,已是外無接濟、內吃一空了。據點裏的樹葉被擼淨,樹皮被剝光。原來是綠油油的麻苗地也露出一片黃土,象被火燎過似的。敵人把樹葉、麻苗、草根都吃光了,吃得寸草不留,地無綠色。敵機偶爾從上空投放一些下來,由於技術不高,再加上紅軍對空射擊的威脅,大部投落在紅軍的陣地上,有罐頭、香腸、大米、白麵,還有槍支彈藥。

楚漢華聽到這些歌聲很高興,因為戰士們經常在陣地上一問一答的對唱,有時還邊唱邊表演,氣得敵人幹瞪眼。楚漢華對許其朋說:

“看來敵人已到了窮途末路了。”

“我也是這麼想,這鎮裏鎮外真是像兩個天下。”許其朋說。

他們兩個回過頭來,在紅軍陣地上卻是另一番景象,麻苗綠油油,紅花草紫瑩瑩,油菜花黃燦燦,草深林密,大地一派明媚春光。戰士們利用戰鬥間隙,學文化、學政治、練軍事、做遊戲,還經常幫助群眾勞動。人民群眾支援紅軍的物資亦不斷地送到陣地上來,魚、肉、蛋、菜應有盡有。

“開飯!”張聰舉著飯碗大聲喊道。

楚漢華聽到喊開飯,一看日頭,心想時間不對啊,離開飯時間還早著哩。他回過頭來一看,馬上明白過來了。原來,張聰是故意喊給敵人聽的。敵人的前哨距我陣地隻有五十米遠,說話都能聽得清清楚楚的,甚至連飯菜的香味都能聞到。那些饑腸轆轆的敵兵,一聽到紅軍這邊喊開飯,或是聞到紅軍這邊飯菜的香味,更加饑餓難熬,狼狽不堪。楚漢華正想說什麼,隻聽張聰又故意摔給敵人幾句俏皮話:

“魚肉都吃膩了,要有個樹皮草根來換換口味才好呢!”

說起來這裏麵也還有一段故事哩!

為了不失時機的瓦解敵人,紅軍開展了強大的政治攻勢,其中很有效的一招,就是叫炊事班多做些飯菜送到陣地前,招呼白軍士兵過來討食。開始戰士們有的想不通,說什麼:

“不打他們就算好的了,還給他們飯吃,我們想不通,讓我們養著他們來打我們啊!”

於是,領導上耐心地做工作,說明瓦解敵人的重要意義。慢慢地,戰士們從實際中懂得了這樣做對革命是有利的,思想就通了,也主動地向敵人陣地那邊喊話:

“白軍弟兄們,歡迎你們過來吃飯。”

“過來吃吧,紅軍優待你們。為國民黨反動派餓死了劃不來,留條命好回家跟老小團聚啊。”

為了加強政治攻勢,每個連隊裏都成立了一個宣傳組,三五個人,由黨支部宣傳委員負責。他們還用民歌小調編成歌兒宣傳,比如:

大剝山上茶花開,

窮哥兒們肚子餓了快過來,

……

這種小調一唱,敵人聽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白軍開始不敢到紅軍這邊來,一怕他們長官背後給一槍,二怕中了紅軍的計謀。但還是有些膽大一點的,或對紅軍有點了解的,餓急了,趁黑夜無人之時,爬過來飽餐一頓。討過幾次之後,見紅軍是真心真意的,便三兩結夥過來討食。慢慢地,有些士兵大白天也敢過來了。

紅軍士兵邊招待白軍士兵吃喝,邊宣傳我紅軍政策,說明當白軍沒有出路,動員他們棄暗投明。白軍士兵邊吃邊點頭稱是,還向紅軍同誌介紹據點裏的情況。

從白軍士兵口中,紅軍了解到敵人此刻已成竭澤之魚,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白軍沒有吃的就搶,長官搶士兵的口糧,士兵則搶老百姓的。鎮子裏駐有一個騎兵連,都是些高頭大馬,此時也全殺光吃盡,連馬皮、馬鞍甚至皮鞋底,也都成了他們的盤中餐。

有的白軍戰士過來吃飯,紅軍戰士問他們:

“你們的飛機不是給你們投送吃的嗎”

討食的白軍士兵說:

“老天爺,它不投還倒好,每次扔下一點吃的,大家去搶,動拳動槍,哪一次都得死不少人,最後誰也別想吃到,全都落到長官嘴裏去了。”

紅軍戰士很會抓時機,馬上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白軍士兵聽後每每淒然淚下,說到傷心處還會掩麵哭訴。

過來討吃喝的白軍士兵,吃飽了。聽了紅軍的宣傳,提高了思想覺悟,臨走時還帶一些傳單回去替紅軍當義務宣傳員。此後,在我紅軍前沿陣地上,不但有白軍士兵來討食的,還有拖槍來投誠的。表示不願意為國民黨當炮灰賣命,要跟紅軍一塊謀求自身的解放。甚至有用槍支子彈來換飯吃的。他們知道紅軍這邊缺少子彈。紅軍怕他們回去不好交代,子彈大都留下,槍支則讓他們帶回去。有時紅軍戰士還風趣地囑咐說:

“先替我們保存著,等投降時一塊帶過來。”

白軍士兵很感謝紅軍戰士對他們的體貼和寬待,於是,兩軍交鋒之時,他們不是衝天打槍,就是繳槍投降。

由於討食的白軍士兵跟紅軍戰士來往多,看到紅軍官兵一致,軍民一家,他們十分羨慕,私下裏還編了一首歌在白軍中流行:

紅軍裏邊亮堂堂,

去了心裏真舒暢,

白軍裏邊黑漆漆,

待著就像蹲地獄。

敵軍這種討食之風,已吹進長官的飯碗。一天晚飯後,天已蒙蒙黑了,從敵人吊橋上放過幾個人。紅軍警戒哨攔後喊問:

“幹什麼的”

“來討食的。”幾個白軍應聲舉起雙手,在頭頂上拍著巴掌回答著。這動作是紅軍規定他們前來討食時必做的信號。

紅軍見是幾個來討食的,剛想放行,一見有個人手提著一個水桶,哢嚓一聲,拉開了槍機:

“桶裏裝的什麼?”

一個白軍士兵慌忙喊:

“紅軍兄弟,別誤會。莫開槍。”

那個提桶的白軍士兵把水桶底朝上一番,說:

“是空的。”

紅軍戰士不解地問:

“提個空桶幹什麼”

“我們那些當官的,也餓得不行,他們也想到紅軍這邊來討食,但怕殺他們,所以,今天叫我們兄弟幾個吃飽後給他們帶點回去。”

“給他們一點吧,不然,就不準我們出來了。”

結果,幾個白軍士兵吃飽喝足之後,還給他們長官裝滿一桶捎了回去。

“告訴你們那些當官的,餓了自己來討。別當官做老爺擺臭架子,紅軍不殺他們。”

從那以後,敵軍中也有不少軍官過來討食的,他們像饑狼餓虎一般,幾口就扒完一碗飯的樣子,並不比一個道地的乞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