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宣傳(1 / 3)

在蘇家埠戰役中,六安人民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赤衛隊員們帶著長矛、大刀、扁擔、菜刀、斧頭等武器,利用起伏的衝窪和茂密的樹林,偵察敵情,襲擾敵軍,捕捉敵人,直接配合紅軍作戰。男女青壯年組成了擔架隊、星夜運輸隊、婦女看護組,為紅軍搶運物資、送茶送飯、護理傷員。

方麵軍決定部隊在六安住一段時間,開展群眾工作。

由於這一帶久受地主豪紳的壓迫剝削,屢遭國民黨兵的蹂躪,紅軍雖然不斷到這一帶活動,但往往是打了就走,因此,長期的拉鋸局麵,在當地群眾中造成了一種特殊心理,他們打心眼裏是擁護革命的,但是擔心紅軍住不長,害怕遭到敵人的瘋狂報複。

這天晚上,楚漢華、張琢和房東老大爺作了一次交談,楚漢華問:

“老鄉,你說紅軍好不好”

“紅軍好。”老大爺說:“紅軍是窮人的隊伍。”

張琢見老大爺心情挺高興,又願意說,便接著問:

“你想不想自己有田有地,過好日子”

“看你說的。”老太婆風趣地回答說:“想啊,連做夢都想哩!”

“要是我們將地主豪紳的地分給你。”楚漢華問:“你敢不敢要”

老大爺一聽這話,臉刷地一下變了色,連忙擺手說:

“你們現在不要忙著分地,等你們把武漢、南京打下來再分吧!”

老大爺這種思想,是很有代表性的。楚漢華、張琢、許其朋幾個商量,為了消除群眾的顧慮,順利完成開展新區的任務,讓各連積極開展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工作。

根據團部的指示,每連都成立了一個宣傳隊,負責包幹一個區或一個鄉。三至四人為一個小隊,天天打著紅旗到各村去宣傳,協助地方上建黨、建政、擴大紅軍。

每逢集市和廟會,宣傳隊全部出動,到街頭巷尾去演講、唱歌、貼標語、散傳單,大張旗鼓地宣傳紅軍的主張和革命道理。特別是用當地流行的民歌、曲調演唱的歌曲,很受群眾的歡迎。比如小放牛調的《放牛歌》:

窮人的孩兒不自由,

八歲幫人家放老牛,

父母們晝夜焦愁。

幫工幫到惡東家,

雞叫頭遍叫哈哈,

放牛仔起來了吧。

放牛聽見東家叫,

渾身嚇得抖也是跳。

穿衣裳顛顛倒倒。

騎著老牛找好草,

找不到好草放不飽,

回家中呀怎麼得了。

皖西地區農民的生活是很苦的。給地主幫工,年初二月二上工,秋後十月下工,回到家裏還是沒有房子住,沒有飯吃,沒有衣穿。數九寒天,大雪封門,隻好拿起棍子去討飯,地主家的狗有時把討飯棍咬斷,把人咬傷,窮人饑寒交迫,有首《農民苦》說:

窮人真正苦,

衣破無人補,

忍饑挨餓說不出,

瘦得皮包骨。

另一首叫《窮人欹》:

四月立夏節,

窮人苦切切,

缺鹽斷糧沒處借。

麥子未曾黃,

家中又無糧,

餓妻子和老娘。

連隊裏有鳳陽人,便動員他們唱鳳陽花鼓:

說鳳陽,道鳳陽,

鳳陽本是個好地方。

自從來了國民黨,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戶人家賣騾馬。

小戶人家賣幾郎;

奴家沒有兒郎賣,

身背著花鼓走四方。

歌者動情,聽者動心,許多群眾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時,正是青黃不接的季節,家家戶戶隻能靠糠菜果腹。部隊的食糧都是由老區人民供給的。為了解決群眾的口糧問題,紅軍組織部隊到地主家打糧,把打來的糧食分給群眾。紅軍還把自己的大米磨成粉,和野菜摻起來吃,把節省下來的糧食分給最窮的農民。這樣,既幫助當地群眾度過了春荒,同時又打擊了反動勢力,對於消除群眾的恐懼心理,積極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經過深入細致地工作,蘇家埠地區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建立了一批黨政組織,貧農團、婦女會、赤衛隊、兒童團等群眾組織也很快建立起來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搞得熱火朝天。

新的戰鬥任務下來了。

方麵軍總部率主力部隊於六月初回師豫南,和在那裏的紅軍會合,決定立即發起潢光戰役,向西擴大根據地,與湘鄂西的紅軍相呼應。

此時,國民黨以兩個旅擔任潢川南北城及其外圍的守備。一個旅進駐潢川、固始之間的桃林鋪,一個旅駐潢川東南之仁和集,一個旅駐潢川、商光之間的雙柳樹。

方麵軍總部根據敵人的“鞏固潢川,四處分兵,廣占地盤”的特點,決定先將敵分割包圍,爾後予以各個殲敵。

一團奉命潛擊潢川以南之璞塔集、彭店地區,殲滅可能由潢川來援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