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拜入師門(1 / 2)

要說拜師學藝,薛可亮的目的最簡單,就是為了打架時不吃虧,最好是能把別人都製服,因此他能學會幾手防守和出擊的招事就沾沾自喜了。但是他可是個不願意吃大苦的人,尤其是練打坐、蹲樁等基本功,太苦太累,他不是說要去方便就是找什麼借口的躲開。

在練功中也隻是學了些姿勢架子而已,因此在對打練習時總是吃虧,也總是被動得挨打了。但是這個人從小就是個機靈鬼兒,因為他家的生活一直都比較富裕,所以他總是能用些好吃的東西來籠絡師兄弟。這樣,在對打練習時,人家才能高抬貴手。師父雖然看在眼裏,因為並沒有真正的師徒關係,根本也不在意他是否能學得真本領,所以對他並沒有嚴加管教。

可是由於拜師練功了,薛可亮必須在每個星期六下午與星期天的上午,也就是學校休假日,得從雙峰鎮翻越兩道山,步行六裏多路來到薛家坳村裏,因此他身體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鍛煉了一些時候,剛剛學習了幾個基本功的架勢,就以為自己有了本事,在學校便開始拉幫結派了,因為他花錢大方,總有那麼幾個跟在他身後幫腔作勢的,他們還經常欺負一些小同學。薛繼鋼最看不慣“軟的欺負,硬的怕”的那種嘴臉,所以經常批評他,他還不服氣,因此他們的關係也逐漸有了疏遠。

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他們三個師兄弟在師父的指導下,練完了一套拳法後,休息時,兄弟三人就到樹林裏去玩。都為了顯示自己的靈巧和練了什麼“提氣輕功”,就比賽起了爬樹的本領了。薛繼鋼不但爬得最快,也爬得最高,還順手掏了兩個不知道是什麼鳥的蛋下來。

當時薛繼鋼還不當回事兒,沒有想到被薛可亮告到了老師那裏。那時學校又剛剛開始搞什麼保護野生動物的宣傳,結果薛繼鋼成了被批評的對象,不但班級老師批評,還在全學校的大會上拿他當成了教材,各個班級都對他進行了批評。可把薛繼鋼弄得幾天都不得安寧,後來才知道是薛可亮告的狀,從那以後他就更不愛理采薛可亮了。

但是沒過幾天,因為薛繼鋼期中考試成績比較好,又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說他學習比較認真了,才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時他的思想情緒也好了起來,就忘記挨批評的事兒了。孩子時期就是這樣,尤其是薛繼鋼,他可不是小肚雞腸的人。後來,照樣和往常一樣的,每到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的上午都要到師父那裏去練習武功了。

說起薛繼鋼的師父,他原本是河南樊家村人,原名叫樊慶翔。他們家祖輩都是行伍出身。他的祖父是個清朝的武官,到了民國年間,他的父親年輕時又在袁世凱軍隊裏當了個不小的官,家庭一直都比較富有。袁世凱倒台後,他父親厭惡了軍閥之間拿士兵的性命來為自己進行爭權奪利的戰爭,才卸甲歸田,回到了家中。三十多歲才娶妻生子,靠著祖傳的財產過起了收地租、開糧店的生活。

因為樊慶翔父親原來就在嵩山少林寺拜師學過武藝。他父親知道,隻有自己練就了一身本領,才不會被別人欺負。所以在他兒子樊慶翔剛滿四歲時,不但教他學字,還教會他如何鍛煉身體,什麼壓腿、彎腰、拿大頂的,為的是打好練功的基礎。在樊慶翔七歲的時候,他父親就把他送到了少林寺。

那時少林寺的武僧,並不是都在寺裏練功的,因為在1928年3月15日,少林寺曾經被國民軍石友三的部隊放大火焚燒過,天王殿、大雄殿、客堂、鍾鼓樓、藏經樓及所藏之大藏經、《少林寺誌》木版、北朝石刻造像碑等皆被焚毀。同年民國政府又大興練武比武之風,好多的少林寺的武僧就在嵩山地區的幾個村鎮傳授少林寺武功了。由於樊慶翔的父親認識當時少林寺的住持方丈行正大師,所以才能把樊慶翔交給了一位比較有名的叫永亨的武功師父那裏拜師學藝了。

樊慶翔的父親每年都到少林寺兩次,名義上是給少林寺送去“香火錢”,實際上還是為了來看望兒子,看看他武藝進展的情況,並送來些衣物和零用錢。

樊慶翔一天天地長大了,除了習字、讀書、跟永亨師父一起拜佛頌經以外,就是非常認真地跟師傅學習武功了。由於從小時候他父親就非常注意對他的調教,所以他的身體素質比較好。主持方丈都說他是塊習武的料子,他師傅更是喜歡他,不但教他學習了正宗的少林武功,從內功、拳腳功夫和棍棒功夫外,還教他練習了一些硬氣功的基本功。但是並沒有給他剃度受戒,所以樊慶翔從小就是嵩山少林寺的俗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