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遊子方知家鄉好(2 / 2)

十來公裏的山路,江春水花了一個多小時才趕到自家所在的山腳下。龍潭縣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域內少數民族眾多。當地人大多習慣依山而居,所住的房屋基本上都是木質結構。一方麵便於就近取材,降低成本。另一方麵也與當地潮濕的氣候條件有關。在一年四季多是雨水天氣的地方,相對鋼精混凝土,木房子冬暖夏涼顯然更適合人畜居住。當地人雖然早已被漢化,但食宿習慣卻還是完完整整的被保留了下來。江春水是苗族,自然也不例外。他家就坐落在村裏最高的山峰的山腰處,從山底往上便隻有一條蜿蜒的道路相通。

不同於剛進村時泥濘不堪的路麵,從山底到自家的這段路顯然缸被人精心休整過一番,不僅路麵的深坑被填平了,就連路兩旁的雜草都被清理得幹幹淨淨。少了刮底盤的顧慮,江春水也放心的掛上了三檔,幾分鍾就從山底衝到了自家房屋底下。

還沒停好車,幾個小孩就已經大喊著從田埂上跑了下來。江春水從窗戶望出去,領頭的正是小叔的小兒子江春林。江春水打開車門走下車,聽著熟悉的家鄉俚語,一種深埋於骨子裏的親切感油然而生,他招呼了這個比自己要小上十來歲的堂弟一聲,正想著從後備廂裏拿點糖果給他們,就見幾個小屁孩一窩蜂的湧上來,在春林的帶頭下,一個接一個的往江春水手裏塞紅包。

幾個小屁孩塞紅包給自己的舉動把江春水給弄懵了,他正想問春林搞什麼名堂呢,就聽見媽媽爽朗的笑聲從馬路上方傳了下來,“江春林,你這個笨蛋,光會給紅包,剛才教你說的話都忘啦?”

聽大伯母這麼一提醒,江春林這才記起剛才大人教的,給完紅包之後要說吉利話的事情,趕緊朝自家堂哥說道:“恭喜大哥買車,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聽著幾個小屁孩忙不迭的恭喜自己,江春水也樂了,開開心心的接過紅包,又從後備廂裏拿出一袋糖果一人發了幾個,這幫小家夥這才樂嗬嗬的簇擁著江春水走回家。

剛往上走了幾步,迎頭就碰見了母親。老家的冬天很冷,這會母親都帶上了厚實的毛線帽子,整個人包在一套年久失色的暗紅色棉衣裏,略顯臃腫。

江春水喉嚨有點發幹,忙不迭的喊了一聲“媽!”就快步迎了上去。母子兩一年沒見,沒來得及說上兩句話,母親就一個勁的把江春水往家趕,直說外邊冷,趕緊回家烤火去。江春水往後看了看,母親後麵還跟了一長串的人:小嬸、小叔、堂妹、奶奶………一張張熟悉的臉龐上全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小道上站不了那麼多人,江春水用當地方言一一打過招呼之後就被春林他們幾個小朋友拉著往家走了,車上拉回來的東西自然有母親他們去拿。

知道江春水今晚回來,小叔特意宰了一隻雞一隻鴨,整了滿滿兩桌子菜。苗家人的房子裏專門有一個房間用來燒火做飯,喚做茶屋,平時煮飯、吃飯啥的都在茶屋裏,尤其是大冬天的,圍著火爐吃飯那個叫一個暖和。江春水一進家門就直奔茶屋,一進去才發現圍桌上的飯菜都還沒有動過的痕跡,顯然是大家夥都還一直在等著江春水回來一起吃呢。遊子方知家貴,江春水被感動得不行,搓著手坐到火爐旁看著一屋子的親人都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

爺爺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到屋外迎接孫子,隻是安然的坐在茶屋的上首等住。見江春水進來,他也隻是淡然的說了一句“回來了就好。”爺爺七十來歲的年紀,不像是一個幹了一輩子莊稼活的老農民,反而有幾分退休老幹部的氣派,整個人看起來也比實際年齡年輕不少。爺爺年輕的時候幹過木匠,做過道公,寫得一手好字,平日裏除了打牌就喜歡窩在房裏看點繁體字的線裝書,在當地算得上是一個博才多學的知識分子,江春水小時候沒少聽他的教誨,打心底裏對他也是格外尊崇。爺孫兩說話間,母親已經帶著人把車上的東西都搬了上來,除了江春水帶回來的換洗衣物,全是買給家裏人的衣服和禮物,滿滿當當的七八個背簍才裝完。江春水站起來發了一圈煙,真納悶怎麼沒見著父親呢,就聽見下邊傳來一陣摩托車的轟鳴聲。

“江春林!你有沒有給你水哥大紅包啊?!”伴隨著一陣爽朗的笑聲,一個不高大卻格外敦實的中年漢子走了進來。

“爹!”江春水迎上去叫了一聲,父親笑著點點頭卻沒有接江春水遞過來的煙,而是俯身抱起了剛跑出來的春林。

見人都到齊了,小叔便過來吆喝了一聲吃飯咯。早就餓的不行的幾個小朋友頓時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歡呼聲,一窩蜂似的湧進了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