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祿豐蜥龍類動物群中發現的肉食性的盧溝龍,大小與一隻鴕鳥差不多,站起來有1.5米高。它有一個小而尖的頭骨,頭的兩側長著一對大而尖的眼睛,眼眶較高,視力不錯。這種恐龍可能生活在叢林中,它有一個細長而靈活的脖子,使它能把頭抬起來尋找捕食對象。它的嘴巴較尖,口內小錐子似的牙齒,說明它是食肉恐龍。它的前肢較短,起“手”的作用,用來捕捉動物。盧溝龍雖然發現於雲南,但由於發現時間是1938年,為了紀念揭開抗日戰爭序幕的盧溝橋事變,楊鍾健教授特意將它命名為盧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