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軍事科學(3)(3 / 3)

“戰斧式”巡航導彈是一種先進的多用途戰術對陸常規攻擊型導彈,可以分別從陸地、海上和空中發射。上述300枚導彈,就是從停泊在波斯灣的美國軍艦上發射的。

這種導彈在1976年開始研製,1982年前後裝備部隊。它身長6.17米,彈徑0.527米,翼展2.65米。射程在450—2500公裏之間。巡航高度,海上為7—15米,陸上平坦地區為60米,崎嶇山地則增至150米左右。巡航速度最大為音速的0.7倍。常規裝藥量約為500公斤。

“戰斧式”導彈性能優越,有三大特點:

首先是命中精度高。人們從上次海灣戰爭的實況錄像中看到,先後發射的兩枚導彈,後一枚可以準確地鑽入前一枚炸開的同一缺口中。命中精度之所以這樣高,關鍵是采用了一種全球衛星定位的自動製導係統。為了確定目標位置,導彈的一個裝置將導彈所在位置的地形,與事先存儲在導彈電腦中的由衛星拍攝的地貌照片進行比較,另一個裝置則從衛星那裏接收被打擊地點的信息,如果二者吻合,則表明鎖定了目標;反之,則說明導彈的飛行方向有偏差,這時就會自動產生一個指令,讓導彈飛回正確軌道。據稱,其命中目標精度,可以達到在2000公裏以外誤差不超過10米。

其次是不易被雷達發現,隱蔽性較強。為了避開雷達的偵察,導彈的天線罩和進氣鬥均采用了對雷達波有良好吸收作用的複合材料,從而大大減少了反射至雷達屏幕的訊號強度。同時導彈采用了帶渦輪風扇的發動機,可以有效地減少熱量,使對方的熱紅外跟蹤裝置失效。加之它體積小,能在超低空飛行,也使雷達很難捕捉。

第三是射程較遠,因此可以選擇離對方導彈射程之外的某一海域發射,從而確保自身機艦的人員的安全,是一種適合在所謂“零死亡率”戰爭中使用的理想武器。

“戰斧式”導彈也有缺陷:一是代價高昂,一枚導彈大約得花費75—200萬美元。二是飛行速度相對較慢,容易受到幹擾,並被地麵炮火擊中,特別在它接近目標時更是這樣。到那時,一門簡單的防空火炮或高射機槍就能將其擊落。這就是為什麼當巴格達受到空襲時,伊拉克方麵會有那麼多的防空槍炮對空齊射的原因。

〖MZ(2H〗“箭二”導彈:“飛毛腿”的新克星〖MZ)〗在90年代初震驚世界的海灣戰爭中,前蘇聯製造的“飛毛腿”導彈與美國生產的“愛國者”反彈道導彈之間的決鬥,人們至今記憶猶新。那時,似乎隻有“愛國者”才有資格成為“飛毛腿”的對手。1998年9月,以色列軍方正式向世界宣告:以色列國已成功地完成了“箭2”式反彈道導彈對計算機虛擬目標的攔截試驗——一枚裝有固體燃料的導彈從位於特拉維夫南部的帕爾瑪其空軍試驗中心發射升空後,經過97秒的飛行,在擊中地中海上空的一個虛擬目標時被成功地引爆。

“箭2”導彈虛擬試驗的成功,不僅為以色列計劃在明年年初進行的“箭2”導彈實彈攔截試驗鋪平了道路,也標誌著在海灣戰爭中飽受伊拉克“飛行腿”襲擊之苦的以色列,在其反彈道導彈的研製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也為反彈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

這次“箭2”導彈試驗,是美國和以色列合作進行一項耗資16億美元的巨大軍事工程的一部分。據有關資料介紹,在這之前,在以色列境內已經對“箭2”導彈進行過5次飛行試驗。

“箭2”導彈,是由控測器和短、中、遠程攔截武器組成的多層次導彈防禦係統的一部分,它運用一個末製導攔截頭,能以9倍於音速的速度對距離16—48公裏、高度10—40公裏的導彈進行定位跟蹤並將其摧毀,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反彈道導彈。此外,它還具有進攻的功能。其綜合效用將高於美軍90年代初在海灣戰爭時使用的“愛國者”。

由於美國最近在代號為“THAAD”的戰區高空防禦計劃中受挫,“箭2”導彈引起了華盛頓及其它北約盟國的極大興趣。美國已經籌資10億多美元用來部署兩個“箭2”導彈連,並在為籌資部署第三個“箭2”導彈連而努力。為防止以色列各城市及其它重要軍事目標受到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導彈的入侵,以色列也通過了一個為期10年的“箭2”導彈籌資計劃。目前,以色列軍方正在為“箭2”導彈的下一次試驗作準備,有望在1999年中期正式部署兩個“箭2”導彈連。其它國家,如土耳其,也對“箭2”導彈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然而,美國方麵則表示將杜絕未經華盛頓許可的“箭2”導彈的出口。不過,約旦有可能被獲準裝備“箭2”導彈連,以便用於防止伊朗或伊拉克射向以色列的導彈闖入其領土或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