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一位名叫波洛的大偵探在一條行駛在尼羅河中的遊船上偵察一個案件,當偵察工作進行到關鍵時刻,凶手感到自己即將暴露,於是鋌而走險,孤注一擲,企圖害死這位偵探。凶手設法在波洛的艙房裏放進了一條劇毒的眼鏡蛇。當波洛回到自己房間時,突然發現一條眼鏡蛇正齜牙咧嘴地瞪著他,伸吐著尖舌向他步步逼近。波洛嚇了一大跳,進退兩難。正在這危急關頭,他急中生智,在牆上輕輕地敲了幾下。在隔壁的雷斯上校及時持劍而入,刺死了眼鏡蛇,解救了波洛。
雷斯上校怎麼會知道波洛遇到了危險呢?原來波洛在牆上敲出的聲音是英文“SOS”的電碼信號。那麼,什麼是“SOS”呢?為什麼雷斯上校一聽到“SOS”的信號就知道波洛在呼救呢?
“SOS”是1906年世界無線電管理大會上一致通過的國際統一的遇險呼救信號。無論何時何處,凡遇到危險、災難,隻要用莫爾斯電碼拍發“SOS”這3個字母,收到這個信號的人就會立刻奔赴發報地點,奮力救援。為什麼要選用這幾個字母來代表求救信號呢?有人說它是英文“救命”(saveoursouls的第一個字母縮寫。其實並非如此。了解一下莫爾斯電報編碼就一清二楚了。原來這3個字母用莫爾斯電碼拍發時是三短三長三短,寫出來就是三點三劃三點(···---···。這樣,一是好記;二是有節奏,在緊急情況下拍發比較容易;三是可以連續拍發,容易引起人們警覺。所以才把它作為國際遇險呼救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