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你知道無線尋呼機嗎?(1 / 2)

在通訊曆史上,手機普及前的一段時間,曾經有一種移動通訊工具——無線尋呼機。

尋呼機如火柴盒大小,無論你是在家裏休息,在單位裏工作,還是在商店裏購物,在劇場裏看戲,隻要你隨身帶著尋呼機,別人若有緊急事要找你,或有重要的信息要告訴你,隨時都能將你找到。當時人們隻要將無線尋呼機號碼和無線尋呼服務中心的電話號碼告訴同有關的人,或者把這些號碼印在名片上發出去。當有人要找時,他就可先用電話撥通無線尋呼服務中心,然後報出對方的尋呼機號碼,並告之有關的信息,無線尋呼服務中心即刻就能在茫茫人海中將對方找到。

無線尋呼機一般稱為BB機,又有人說應該稱它為PB機,也有人說應該稱為BP機。這些說法都有道理,因為它們都是無線尋呼機的某種英文名稱的詞頭縮寫。更有不少人稱之為“拷機”,其中“拷”是英文“呼叫”(call的音譯。在無線尋呼機鼎盛時期,世界上使用這種無線尋呼機的人數以每年近20%的速度快速增長。在我國,也有近2000個城市和地區開通了無線尋呼的服務,無線尋呼機的擁有者更是多得無法統計。

早期的無線尋呼機在收到信息後隻能發出一定的聲響,持機人想了解是誰在找他,如何聯絡,有何事情,必須打電話到尋呼服務中心詢問,所以那時稱它“袖珍電鈴”。以後出現的無線尋呼機不僅能發出聲響,而且能在一個小小的顯示屏上顯示出一串數字和字母。這串數字,是呼叫者的聯係電話號碼,而字母,則代表呼叫者的姓氏和性別。據此,被呼叫者可大致猜到是誰在呼叫自己,但具體有什麼事,就隻能按顯示的電話號碼打電話聯係了。

尋呼機後來向什麼方向發展呢?

後來無線尋呼機在造型和報信的聲響方麵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了,式樣新穎、小巧玲瓏的迷你型尋呼機層出不窮,而且機內存儲有多種悅耳的音樂,可讓用戶隨意挑選,作為報信時的聲響。不少無線尋呼機內安裝有微型震動器,能把用聲響報信改換成用震動報信,以免在開會等場合造成不必要的幹擾。後來出現的中文尋呼機可以把簡單的文字信息直接顯示出來。如果呼叫者向被呼叫者通報某個信息,可以把這個信息表示成簡短的文字,直接告訴尋呼服務中心,尋呼服務中心的話務員立即將這些文字輸入計算機,經尋呼係統處理後轉發給被呼叫者,這時被呼叫者的無線尋呼機上就會顯示出這段文字,讓被呼叫者馬上得知這一信息,這就省去了回電聯係詢問的麻煩。

還有一種稱為數字增強機的尋呼機,它雖然不能像中文尋呼機那樣直接顯示中文,但尋呼中心為這種尋呼機的用戶設置了一個“語音信箱”。對於那些不要求每個用戶馬上就給予回音的信息,可以先放在這個“語音信箱”中。用戶可隨時打電話到尋呼中心查詢自己的語音信箱裏有些什麼留言,是誰的留言。不少尋呼服務中心還把天氣預報、當日新聞、金融行情乃至體育比賽的戰況等公共信息傳給每個無線尋呼機用戶。

為了更快、更方便地進行尋呼,後來又出現了無需話務員操作的自動尋呼服務。比如小李要找老王,他可先在電話機上按下尋呼中心的電話號碼,不必對方應答,便可接著按下老王的無線尋呼號碼,尋呼中心接到這一連串號碼後,就能自動查出小李所用的電話機的號碼,並立即顯示在老王的尋呼機上。這樣既節省了人力又避免了口音不清而造成的差錯。當然,這種尋呼服務隻能由電話局開辦的尋呼中心來提供,因為這裏要用到電話網絡係統的查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