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持重是老老實實的做人,本本分分的生活。不輕浮,不花俏。踏踏實實過日子。
中國鄉村是安逸滿足的,也是樸實無華的,這與農民們老成持重的個性有關。鄉村的很多人家都是老實人家,以老實本分為做人的基本態度。不會欺負別人,忠厚善良,誠懇守信,盡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誠待人。
老實本分是鄉村的一種美德。老實本分的人實實在在的生活,他們受人尊敬。在鄉間,選擇夫婿,交朋友等等都是以這條作為重要的交往標準之一。從各方麵看,老實本分的人守規矩講道理,更本分,更誠實,更勤勞,更愛家,並且更富有同情心,更能做到尊老愛幼。當大家願意與一個老實本分的人交朋友的時候,其實大家也已經把自己當作是老實人了。老實人碰到老實人,誰也不願意占對方的便宜,寧願自己吃虧。老實本分的人一般不會搞亂七八糟的事情,不會做出出格的事情來。像違法亂紀、貪吃懶做的這類損害家庭的事他們不幹。這樣,家庭就會更好的延續、發展。看來,老實人家的家庭氣氛更和諧。
相反,老實本分的對立麵是奸滑,奸滑意味著滑頭滑腦,愛占小便宜,喜歡做損人的事。奸滑的人一般不太安分守己,總是遊手好閑,貪吃懶做。希望別人能夠多做一些,又想著自己得的比別人多一些。在村子這個小天地裏,大家擠在一起,利益共享,奸滑的人想偷懶,又想得到多一點,與大家的衝突就難免頻繁的。於是,大家討厭不老實的人,對他們避而遠之,惟恐深受其害。
老實本分還有一層含義是聽話,守規矩。老實聽話的人讓他往東走就不會往西走,讓他午間不休息加點勞動就沒有怨言。家長有權威,下麵的兒子們媳婦們老實聽話,這樣家庭更加和諧,吵吵鬧鬧少很多。老實的人不會揩油,讓他順帶十斤米,不會少半兩。
相反,不老實不聽話的人有自己的主見,不會聽從別人的安排。生活中怕自己吃虧,錙銖必爭。
大家總是把不老實的人的人格評價得很低,從人格入手再否定他本身。
老實本分在很長時間裏是農民提倡的價值,這是由鄉村經濟特征的客觀原因決定的。因為生產力的落後,生產形式的簡單,農民們隻能靠簡單的體力勞動維持最簡單的生活。農活中是沒有花俏的,任何收成隻能靠老老實實的勞動,沒有投機取巧的地方。拔苗助長適得其反,守株待兔隻能忍饑挨餓。在小家庭裏,如果有一個兒子不老實,那麼意味著別的兄弟姐妹就得吃虧,在這種很會體現得與損的現實裏,個人不老實的行為肯定受責備。
舊鄉村的評價話語權在長輩的嘴裏,他們更加讚美聽話的子侄,而不是獨立自行其是的人。當他把自己的權威看得很重的時候,任何違背他意誌的人都會視作不老實而否定。不老實的子侄把他氣得胡子發抖,於是他破口大罵。
為人老實不老實除了遺傳之外後天的生長環境也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大家庭裏,兄弟姐妹眾多,做父母的就要大兒子多做出一點犧牲,老老實實的承擔照顧弟妹的重任,這樣的環境就造就了大兒子老實的個性。而父母(兄長)對小兒子(小弟弟)的溺愛必定造成小兒子(小弟弟)個性上的張揚。
上世紀的集體化運動也特別提出了不讓老實人吃虧的口號,這是老實的另一種解讀。集體化運動造成權力高度集中的集體領導的手上,生產資料為集體所有,財富分配權,勞動支配權和評價權掌控在鄉村幹部那裏,普通農民隻剩下老老實實的聽從集體好好幹活,不能有任何怨言。因為有些農民不聽從集體的意誌,不聽從領導幹部的工作安排和分配方案,或者挑戰集體的權威信口雌黃,他們都被集體冠上不老實的帽子而受到超乎尋常的打擊。那些政治上低級的農民如果被冠上不老實的帽子那就後果非常嚴重,政治成分好的農民如果冠上不老實的帽子那麼就會被排擠。權力高度集中必然導致為所欲為,這些不老實的農民最後沒有給自己帶來好處,反而是引火燒身。當激烈的集體化政治運動在農村點燃的時候,那些幸存的階級成分最低層的農民因為忍辱負重,聽從集體安排,往往不再是集體強權打擊的對象。“老實勞動”作為一個特定的名詞,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被寫進了1979年中央關於給地主摘帽的文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