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回 譚嗣同血灑菜市口(1 / 3)

公韌說:“我是真不知道,反正我的小命就攥在你的手心裏,要殺要砍,全憑袁大人發落?”

“真的不知道?”袁世凱又惡狠狠地說。

“真的不知道。”

袁世凱笑了,說:“既然兄弟真的不知道,那我也沒有辦法了。”

公韌心想,我真的不知道,你能把我怎麼樣,大不了是個死,我要是真的知道,把它獻了出來,我的小命也就真該結束了。

公韌回到了譚府,時間已經不早了,譚嗣同已經等得有些不耐煩了,問:“公韌弟,怎麼去得了這麼久,不知袁世凱答應借兵的事怎麼樣了?”

公韌說:“這個袁世凱,確實是個奸雄,我們出的計策,他已經猜到了是我們的計劃。借兵的事,看來是沒有指望了,事情已十萬火急,我們應當早早做好事變的退路才是。”`

譚嗣同點了點頭說:“公韌兄弟說得對,凡事總不能光往好處想,壞的地方也要想到。”

公韌說:“當務之急,是秘密監視袁世凱,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防止他有什麼陰謀。”

譚嗣同點了點頭,趕緊下去布置。

當天,袁世凱跑到天津,將維新派要兵圍頤和園誅殺慈禧的消息告訴了榮祿。袁世凱的意思呢,一是向榮祿示好,表示親近;二是觀察一下榮祿的態度,看他怎麼處理這件事;三是呢,我是你的人,孩哭了抱給他娘,不管你是帝黨也好,後黨也好,這也叫黃河裏尿泡——隨大流。這榮祿一聽大喜,食君之祿,替君分憂,這不正好是一個立功得寵的好機會嗎!自己是慈禧提起來的,是不是慈禧的心腹呢,鬼才知道,我對你表示忠心了,你就看著辦吧!要是指望帝黨那幾個秀才哪能成什麼大事呢?他們垮了也就成就了我。榮祿立刻跑到頤和園,把這事告訴了慈禧太後。

慈禧太後聞訊大驚,當天晚上(1898年9月21日)淩晨,慈禧太後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皇帝寢宮,訓斥了一頓光緒,然後將光緒皇帝囚禁於中南海瀛台,然後發布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

譚府裏是一派緊張氣氛。

公韌、梁啟超兩人都圍在譚嗣同的身邊商量對策。公韌對譚嗣同說:“事情緊急,我的人還沒有來,就隻好請譚哥的人想辦法潛入瀛台營救光緒,不管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隻能是死馬當做活馬醫了。”

梁啟超說:“你以為瀛台就那麼好進,那是個小島,四麵臨水,慈禧把光緒囚禁在那裏,想必是已做了最精細的打算。”

這邊還沒商量好對策,細作又來報告說:“慈禧已下令搜查康有為的住處,要逮捕康先生。”

三人聞訊大驚,公韌說:“複巢之下安有完卵,下一位就是梁大哥,再下一位就是譚老哥了,希望你們早做準備才是。”

譚嗣同對梁啟超說:“你試著進入日本大使館,拜見伊藤先生,請他發電報給上海領事來救護康先生吧。”

梁啟超問:“那你呢?”

譚嗣同說:“以前想救皇上,已經無法可救,現在想救康先生,也已經無法可救。我已經沒有事情可做,隻有等待死期了!雖然這樣,天下事知道它不可為而要為之,我不去流血,誰去流血,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沒有出走的人,就沒有辦法謀取將來的事情,沒有犧牲的人,就沒有辦法報答賢明君主。現在康先生的生死不能預料,程嬰杵臼、月照西鄉,我和您分別充當他們。”

公韌說:“雖然話是那樣說,但是留在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以後變法的事業還得指望你們呢!我看,你們還是躲一躲吧,在這裏隻有等死。”

譚嗣同說:“我意已決,公韌兄弟,不要再勸了吧!”

公韌知道譚嗣同已經不好再勸,隻得對梁啟超說:“梁哥還是早走為好,這裏時刻有被抄家的危險。”

梁啟超擁抱了一下譚嗣同說:“兄弟呀,我先走一步了。”譚嗣同對梁啟超說:“你把我的書和詩文辭稿一塊兒帶走吧!也算留個紀念。”

梁啟超走時,帶走了譚嗣同的一些書文詩稿,他到了北京駐日大使館,暫避一時。

譚嗣同又把一些不需要的人,統統打發走,以免受到株連。

當天晚上,王達延領著20個精心挑選的三合會員已到了譚府,這時候的譚府,已是燈暗人稀。

公韌對譚嗣同介紹了一下這20個人後,譚嗣同聽了十分感動,說:“這個時候,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而你卻帶來了20個弟兄來救我,確實一片赤心,肝膽相照。在下我謝過了——”對著公韌和眾三合會員深深地作了一揖。

公韌慌忙攔住他說:“客氣話就別說了,救皇上的話,力量是單薄了點,但是要想保護你,還是有這個能力的。趁現在清軍還沒有來抄家,我看,你還是跟著我們趕快走吧!”

譚嗣同歎了一口氣,說:“各國變法,沒有不經過流血就成功的,現在中國沒聽說有因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這是國家不富強的原因啊。如果有流血犧牲的,請從我譚嗣同開始吧,兄弟,你不要再勸了。也請你們,速速撤出譚府,以免不必要的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