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2日,清政府下令海軍協同陸軍進攻漢口民軍。當時清軍有北洋艦隊和南洋艦隊,北洋艦隊在陽邏駐紮,南洋艦隊在鎮江、上海駐紮。海軍提督兼北洋艦隊司令薩鎮冰接到命令後,立即緊急備戰,10月17日親乘炮艦楚有號,率領著新式巡洋艦海琛、海籌、海容號,炮艦楚泰、楚同、江貞、江利號,水雷炮艦建威、建安號,魚雷艇湖鷹、湖隼號,從陽邏出發,浩浩蕩蕩,殺奔武漢,準備隨時進攻民軍。
10月18日,清軍與民軍在漢口劉家廟大戰,薩鎮冰督率兵艦,朝著進攻劉家廟的民軍猛烈射擊,使民軍傷亡不小,有力地支援了劉家廟的清軍。
消息傳到了武昌都督府,黎元洪十分憂慮,如果薩鎮冰的海軍支援劉家廟的清軍,劉家廟何時才能拿下。時間長了,蔭昌大軍一到,再和劉家廟,薩鎮冰合兵一處,更是對民軍不利。
黎元洪就和蔡濟民,吳兆麟商議說:“我和薩鎮冰有師生之誼,當時我在北洋水師機械科學習的時候,薩鎮冰就教我機械,他看我學習努力,還常常鼓勵我,要我學成後為國立功。我看薩鎮冰這人倒是有忠義愛國之心,和那些隻顧投機鑽營的小人還不一樣。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寫信一封,給他送去,讓他反正怎麼樣?”
蔡濟民說:“薩鎮冰這人我們不了解,你看這事能有幾分把握呢?”黎元洪說:“把握是一點兒也沒有,隻能試試看?”吳兆麟說:“我看不妨一試,他就是不起義的話,消極作戰,保守中立也行。再給其他的艦長每人一封信,下麵艦隊上的革命同誌再一鼓動,我就不信,長江裏翻騰不出大魚來?”
黎元洪急忙關門謝客,絞盡腦汁寫了一封信,叫海軍投效人員朱孝安和黎玉山二人,直接把信送給了長江兵艦裏的薩鎮冰,另外還附上了一份厚禮。
薩鎮冰見過去的老部下送來了一份禮和一封信,知道必然是有事求他,急忙問是誰送來的。二人也就實話實說,說是武昌黎都督送來的。薩鎮冰心想,兩軍正在交戰,對手黎元洪卻送來了一份厚禮和一封信,分明是想說服我投降民軍。但是既然自己忠心效忠皇上,看看也無傷大雅,就叫朱孝安和黎玉山二人先在別的艙裏休息,自己打開黎元洪的信,慢慢觀看。信上寫著:
夫子大人海涵:
洪所以出任諸軍之首,實在是萬不得已,膽敢訴於軍門之前。洪當武昌事變之時,所部各軍,均已出防,空營獨守,束手無策,黨軍驅逐瑞都督出城後,即率隊來洪營,合圍搜索。洪換便衣,藏匿內室後,當場被執,他們聲色俱厲,責以大義。其時槍炮環列,萬一不從,立即身首異處,洪隻得勉強應允。
我在革軍內,雖觀察數日,未敢輕動,不知究竟他們同誌若何,團體若何,事情若何,如輕易著手,不能為漢族雪恥,反而增加了危害。今已誓師八日,萬眾一心,同仇敵愾。過去周武王說:商紂王有臣億萬而億萬心,我有臣三千唯一心,今一心之人何止三萬。而連日各省投效之士,大半為留學東西各國各種專門學校及世代名流,學有專長,閱曆極富。外交方麵,各國已確認我為交戰團體,他們確守中立;黨軍亦並無傷害外人及破壞私人財產一事,不但在中國曆史上罕見,即各國革命史,亦難有此文明。可知滿清氣運既衰,不能任用賢俊,致使聰明才智之士,四方畢集我處,此又豈是洪一人之力所能左右的。
即就昨日陸戰而論,兵丁各自為戰,雖無指揮,亦各自奮力突進。漢族同胞,徒手助戰,持刀協助損毀鐵軌者,數不勝數,甚至婦孺饋送麵包茶水進入陣地者也大有人在。誰無肝膽,誰無熱誠,誰非黃帝子孫,誰肯甘為滿族作奴隸而殘害同胞耶!洪從此醒悟,乃誓師宣言,矢誌恢複漢土,改革專製政體,建立中華共和民國,維持世界和平。連日通告各省政府,傳檄各省同胞,勸其各自獨立,以備聯合,擇定地點,公舉大統領攝政。
洪受業於師,學識淺陋,不能擔負重任,已向同誌宣告,將以黨軍之指揮權,讓與先生。昔人對謝安說:斯人不出,蒼生怎麼辦?同胞萬聲一氣說:吾師不出,四萬萬同胞怎麼辦?如下局勢,隻要吾師肯出,則義旗所指,山河改觀,以四萬萬同胞與數千人滿族競爭,以方興之民國與運盡之清廷抵抗,哪能不勝。
華盛頓興美,八年血戰,吾師若出,將不出八個月而亞洲地圖之上,必有中華民國國旗飄揚。知弟莫若師,知師亦莫若弟,洪雖不肖,不為旗人之奴,難道不為大匠之弟!洪非為私事求老師,實為四萬萬同胞請命,滿漢存亡,係於師台一身,齊王反手,已決勝於千裏之外;否則各同胞視為反對革命之人,即以敵人相待,雖洪亦不能禁止其不起戰事。倘若不以為妄言,希望來這裏訓示學生,我即率漢族同胞出城歡迎。
臨城不勝迫切之至!敬請鈞安。
受業黎元洪上
黃帝紀元4609年10月18日
薩鎮冰看罷此信,掩卷沉思,隻覺得此信絲絲入扣,合情合理,並沒有矯揉造作之感,故弄玄虛之意。他又拿過此信,翻看了兩遍,不禁歎了一口氣,覺得有些話真是說到自己的心坎裏了。
薩鎮冰又獨自坐了一會兒,叫人把親信參謀湯薌銘叫來了,把信交給湯薌銘看。這湯薌銘是武昌軍政府湯化龍的胞弟,本人向往革命已久,與兄早已通信,已經知道了武昌方麵的情況。湯薌銘看完了信後,摸不清薩鎮冰心裏是怎麼想的,就試探著問道:“不知提督大人如何打算?”
薩鎮冰滿臉愁雲,憂慮地說:“我投身海軍30餘年,屢曆戰爭,可是屢戰屢敗,從未獲得過勝利。現在同室操戈,就是勝利了,也沒有什麼光榮的。可是如果不對民軍動武,長期拖延下去,又對不起朝廷,這可讓我好生為難啊!”
湯薌銘又試探著問道:“提督大人既然不願意對民軍動武,可是又不願意得罪朝廷,以後到底怎麼辦,請提督大人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