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想打,來啊!”那呂布方麵的小隊長要的就是這個結果,唰的揮動手中長劍,竟然毫無征兆的劈向那士兵的腦袋。
縱使是那個拔刀的士兵,也是萬萬沒有想到,他心中大駭,可是雙方距離過勁,而且實力差距太大,即使是自己的隊長,也來不及救援自己。
“完了,今日我要命喪於這逆賊劍下……”
士兵心中閃過絕望的念頭,他隻是初窺門徑的武者,原本在實力上就要遜色於那個呂布方麵的小隊長,要知道,那個小隊長可是登堂入室的存在。
呂布軍中的軍士大都修習餓狼拳,這種拳法雖然聽起來不太好聽,但能夠迅速激發人人的狠性,人如餓狼,十分凶狠,這使得修習這種拳法的人,即使對上同級別的武者,也能占據上風。
堅持修煉餓狼拳,甚至能夠產生虎狼丹的一部分效果。
虎狼丹
來自上古,現代早就失傳,哪怕再高明的丹藥之師也煉製不出來,用五色土築祭壇,放以十多種藥材,殺虎狼以祭天,可得虎狼丹,士兵服用下去,個個都強橫無比,媲美苦練二十年的武士。
此藥除了增強力量,沒後遺症之外,最主要是把性格懦弱之人改變成虎狼之勇,因為此丹內含虎狼之雄威。所謂‘虎狼之師’就是如此得名。
哪怕是普通人,隻要服用下去,就可變成虎狼之士。
所以在每次打仗,十八路諸侯雖然依靠人數占上風,但死傷的人數卻是比呂布軍隊的死傷人數要多。
“住手!”
十八路諸侯軍中那個小隊長爆喝一聲,腳下刮起一陣狂風,黃沙漫天,吼聲如熊,身體微微一晃,竟然瞬間就與呂布軍中那個小隊長拉近了距離!
武學分內外,簡單點,可以依靠動物來分類,比如牛馬,需要負重拉東西,鍛煉肌肉,這種就屬於外家,跟餓狼拳是同一個性質,這些軍士在修煉的時候,都需要負重。
而內家初級則是虎貓,修煉筋骨力,比肌肉力量高出一個層次,跟十八路諸侯中這個小隊長的熊力是道理相通的,沒想到竟然能在這些小兵之中找到內家拳的初級階段高手,這實在是難得。
由“肌肉力”過渡到“筋骨勁”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硬盤”至“軟盤”。從練習的方式來講,是“由外而內”節節後縮,使用時又是“由內而外”。
練拳之初,往往以肌肉力為主,此時需要引導如何用根節勁克服梢節的阻力,慢慢能夠體會到關節縫開,此時才算進入到筋骨的盤練,這也是“內無有不借外成”的說法。但在使用時,梢動根追,節節跟進,所以是“由內而外”的,這與“梢節勁”或者“鞭子勁”有根本的區別,是“起隨追”。
經常訓練筋骨,隨著“大筋”的拉伸效果增強,筋骨變得“敏感”,絲毫的阻力瞬間可使筋骨進入運作狀態,這叫做“一羽不能加”。到達這一步的時候,出手就變得隨心所欲,動作快捷,能夠連續不斷,往往是一驚之間手腳齊到,上下齊進,在任何狀態下都可以發勁,沒有能與不能!
不過能到達這一部的少之又少。
肌肉力跟筋骨力不是一個級別,這就跟牛馬力跟虎熊力不同一般,事實上,十八路諸侯軍中的這個小隊長練習的是熊形拳,按照分類,是屬於形意拳中的熊形。
熊者:其性最遲鈍,其形最威嚴者也。其物外,陰而內陽。在腹內能接陰氣下降,還於丹田,在拳中而謂之熊形,能直頸項之力,又能複純陽之氣。
與鷹形之氣相接,上升之而為陽,下降而為陰。
若與鷹形合演,謂之鷹熊鬥誌,亦謂陰陽相摩,雖然陰陽升降,其實則係一氣之伸縮也。
《拳經》雲,猩猩出洞老熊形,為要防心勝不伸,得裘隻爭斯一點,真情寄於有心人,這是對練習熊形的形象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