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誰都願意過得輕鬆自如,而不願意戰戰兢兢地過那種看別人臉色行事的生活。然而,如果我們想過得更好和更安穩,卻不能不看看宇宙的"臉色"。
宇宙也是會使臉色的。
1月中旬,美國兩位天文學家告訴人們,宇宙也有"臉色",它總體上是呈"淡綠色",而且不斷改變。
在某次學術會議上,天文學家伊萬·巴德利說:"宇宙的"臉色"應該是淡綠色——介於青綠色和碧綠之間的那種顏色。"為了確定恒星形成的時間和宇宙的年齡,研究宇宙誕生的速率,巴德利和其同事對宇宙中20萬個星係所發出的光線圖譜進行了全麵的分析,但是他們發現,把所有宇宙光線混合起來,就會呈現淡綠色。
普通人看不到宇宙的顏色,必須站在宇宙以外的人,才會發現這種混合色。
巴德利說,宇宙的顏色還在不斷的變化中,即從藍到綠,再從綠到紅。
宇宙顏色的有關結論公布後,媒體的廣泛興趣遠遠超出了兩位天文學家的預想。美國紐約曼塞爾顏色科學實驗室的幾位科學家告訴人們,兩位美國天文學家最近有了新的發現,他們說早些時候有關宇宙是青綠色的論斷有誤,宇宙正確的顏色應該是類似奶油色的米色。
原來,兩位天文學家錯誤地在用來分析宇宙顏色的計算機程序中設定了不正確的參考白點。
參考白點是指在特定照明環境下人眼所看到的最白光線,施加的環境光照會影響到它的設定。比如說在鎢燈照明下,人眼通常看到的白色實際上偏黃色。也就是說,鎢燈會造成參考白點偏黃。
巴德利等所用的程序中的參考白點被誤設為偏紅,這就如同是在一個紅光照明的房間裏去觀察宇宙,結果看到的宇宙是青綠色的。而要想真正看清楚宇宙的顏色,應該是假想把宇宙放置於一個黑暗的背景中,在這樣的背景中,我們看到的宇宙就是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