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冰洞的科學家說,這個冰洞不是人造的。而且專家還推測,這個冰洞已經有100多萬年的曆史了。如果說這個天然的洞穴是100多萬年前由水衝刷形成的,可為什麼這個並不符合結冰條件的洞裏現在卻結滿了冰?這麼大數量的冰又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
專家經過對寧武縣周邊的環境和氣候的調查,發現寧武縣雖然不適合冰洞的形成,但是由於管涔山的海拔達到了2000多米,而洞口所處的位置在山的陰麵,這對冰的常年不化都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而整個洞呈正口袋的形狀,能夠使洞內外的熱量不進行交換,對洞內溫度的保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減少了外界熱量對冰的損害。但是,即使有了這些外在的保護因素,可是這麼大麵積的冰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有人認為是冰川運動時,由於大量的冰湧進了一個衝刷形成的山洞裏形成了冰洞。專家觀察冰洞以後,發現冰洞中的冰有非常奇特的再生能力,一旦因為雨水溶蝕或冰層融化導致冰量減少,它就會進行自我修複,並且能自動地恢複原貌。但是冰川學說的解釋是冰一旦融化,就不會自動再生。因此是由冰川形成冰洞的看法也存在漏洞。
比較被人認可的說法是地熱負異常說。它認為越往地下走,溫度越低,低得可以製冷,並且製造出大容量的冰來。因此有人認為冰洞的深處可能存在某種製冷機製。它不僅能保持洞中的溫度,並且仍在不停地結冰,再加上相對較高的地理位置,以及洞口位置的巧合,因此,形成了這麼一個神奇的冰洞。
但是這隻是一種猜想,並沒有被證實。不過隨著科學的發展、新的理論觀點的出現,人們的認識和思維都會有所突破,總有一天人們會對冰洞的形成有更加科學係統的解釋。
神出鬼沒的神秘島——海島中的幽靈
1933年4月,法國考察船“拉納桑”號來到南海進行水文測量。他們在海上不停地來回航行,進行水下測量的作業。突然,船員們見到在上一回駛過的航道上竟矗立起一座無名小島,島上林木蔥蘢,水中樹影婆娑。可在半個月後,當他們再來這裏測量時,卻又不見了這個小島的蹤影。對於這個時有時無、出沒無常的神秘小島,大家都莫名其妙、不解真情,隻好在航海日誌上注明:這是一次“集體幻覺”。
3年後,即1936年5月的一個夜晚,一艘名叫“聯盟”號的法國帆船航行在南海海域。這艘新的三桅帆船準備開往菲律賓裝運椰幹。“正前方,有一個島!”在吊架上望的水手突然一聲呼叫,頓時驚動了船上的所有船員。船長蘇納斯馬上來到駕駛台,用望遠鏡進行觀察。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一個小島。他感到納悶,航船的航向是正確的,這裏離海岸還有250海裏,過去經過這裏時未見過這個小島,難道它是從海底突然冒出來的嗎?可是島上密密的樹影,又不像是剛冒出海麵的火山島。船長命令舵手右轉90°,吩咐水手立即收帆。就這樣,“聯盟”號緩緩繞過了一座神秘的小島。這時,船員們都伏在右舷的欄杆上,注視著前方。朦朧的夜色映襯著小島上搖曳的樹枝,眼前出現的事,真如夢境一般。此時,船上航海部門的人員趕緊查閱海圖,進行計算,確定船的航向準確無誤,羅經、測速儀也工作正常。再查看《航海須知》,可那上麵根本就沒有這片海域有小島的記載,而且,每年都有幾百、上千條船經過這裏,它們之中誰也沒有發現過這個島嶼。忽然,前麵的島嶼不見了,可過了一會兒,它卻又在船的另一側出現了!
船長和他的船員們緊張地觀察著出現在他們麵前的如同黑色幕布般的陰影。突然一聲巨響,全船劇烈地搖晃起來。緊接著,船體肋骨發出了嘎吱嘎吱的聲響,桅桁和纜繩相扭結著,發出陣陣的斷裂聲。一棵樹嘩啦一聲倒在了船首,另一棵樹倒在了前桅旁邊,樹葉颯颯作響,甲板上到處是泥土,斷裂的樹枝、樹皮和樹脂的氣味與海風的氣味混雜在一起,使人感到似乎大海上冒出了一片森林。船長本能地命令右轉舵,但船頭卻突然一下子翹了起來,船也一動不動了。船員們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顯然,船是擱淺了。天終於亮了,船員們終於看清大海上確實有兩個神秘的小島,“聯盟”號在其中的一個小島上擱淺了,而另一個小島約有150米長,它是一塊筆直地直插海底的礁石。好在船的損傷並不嚴重。船長吩咐放兩條舢板下水,從尾部拉船脫淺。船員們在舢板上努力劃槳,一些人下到小島使勁推船,奮戰了兩個多小時,“聯盟”號終於脫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