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4年,法國化學家巴拉爾得到一種紅棕色的液體,他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於是格外注意起來。他想了想:“哦,想起來了,以前見過。”
以前,巴拉爾把海草燒成灰,加上水,再用氯和澱粉去處理,液體分成了兩層:下層是藍色,上層是紅棕色。用同樣的方法去處理海水,也能得到同樣的液體。
巴拉爾知道,那藍色的液體中含有碘,海草和海水中都含有碘,得到碘不奇怪。“那麼,紅棕色的液體裏又含有什麼呢?”
巴拉爾抓住這個問題不放,反複研究,多次實驗,終於發現紅棕色液體中含有一種新元素。他根據自己的研究實驗,寫成了一篇叫做《海藻中的新元素》的論文,發表後轟動了科學界。法國科學院於1826年審查了巴拉爾的新發現,把這種元素命名為“溴”。
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比巴拉爾早在幾年前就獲得過紅棕色的液體,可他誤認為是“氯化碘”,就再沒有深入研究,結果失去了溴的“發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