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珍果(1)(1 / 2)

塞舌爾國寶海椰子

位於印度洋西部的塞舌爾群島,是世界大洋中唯一的花崗岩群島。島上風光綺麗,生物資源豐富。當地特有的海椰子最為珍貴。

海椰子屬棕櫚科。相傳在塞舌爾群島被發現以前,島上椰果隨印度洋季風漂到印度和爪哇等處。漁民撈到了椰果的空殼,見它碩大無比,以為是海底椰樹結的果,故名海椰子。後來人們在塞舌爾群島的第二大島普勒斯蘭島發現了原始椰林,才找到它的故鄉。

海椰子雌雄異株,雌雄樹總是並排生長在一起,樹幹高聳挺拔,樹葉硬而扁平,長達6米。雄樹高達30米,比雌樹高6米多,一高一低,形影不離。

海椰子生長緩慢,生長25年後才結果,再經過7年果實才成熟。一次結果幾十個,能連續結果850年,樹的壽命長達千年。雌樹雄樹都結果,但果實形狀不一樣。雌樹果大而圓,橫寬35厘米—50厘米,生達25公斤,外麵是海綿狀纖維質,剝去外殼才是堅果。堅果好像合生在一起的兩瓣椰子,所以人們又把它稱為雙瓣椰子或複椰子,塞舌爾人將它譽為“愛情之果”。雄樹果為長棒形略彎曲,長1米。有趣的是,當地人常在廁所門上分別畫上雌雄椰子,以區別男女廁所。

海椰果成熟後,果殼堅硬黝黑,汁液香醇,可作甜食。果殼堅硬,可雕刻成工藝品,葉子可製席、織帽和作建築材料。

當今普勒斯蘭島是世界上唯一保存著20.2公頃原始椰林的地方,塞舌爾被譽為海椰子故鄉。海椰子非常珍貴,被稱為生物保護對象之一。塞舌爾政府規定海椰子為本國國寶,禁止私運出國。

開心果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興而時髦的食品“開心果”。其形酷似白果,果皮開裂後由裂隙中露出綠色的種仁,嚼來甘美鬆潤。

開心果是漆樹科落葉喬木無名木的果實,其樹高達10米,是一種長壽樹木,樹齡長達300—400年。每年5月開花,9月結果。當果皮裂開、露出綠色果仁時采收。其果仁是高營養的食品,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E、C、B1、B2、煙酸以及蛋質、礦物質等。種仁含油率高達45—51%,冷榨油可用做高級健腦用油和糕點、人造奶酪的原料。開心果又是滋補食藥,它味甘無毒,溫腎暖脾,被益虛損,調中順氣,能治療神經衰弱、浮腫、貧血、營養不良、慢性瀉痢等症,“開心果”即以“開心解鬱”的功效而得名。

開心果在我國作為食療滋補品應用,已有千年以上的曆史了。唐代有個波斯後裔叫李繤的人,寫過一本專門收載海外藥物的《海藥本草》,書中就有開心果,他說:“其實狀若榛子,波斯家呼為阿月渾子。”因為它傳自西域,唐代另一位藥學家陳藏器在他寫的《本草拾遺》這本藥書中,又把它叫作“胡榛子”。到了元代,禦醫忽思慧在他專門為皇帝撰寫的食療專著《飲膳正要》中,則取其譯音,稱為“必思答”。當今我國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以及日本等,仍稱它為“必思答”。

開心果原產於土耳其,在3000年前已人工栽培,後來由地中海擴展到阿富汗、中近東、南亞一帶。公元1世紀由敘利亞傳至羅馬,18世紀又傳到英國。美國發展較晚,將近百年,但其發展較快,在加利福尼亞、阿利桑那、得克薩斯等州均有栽培,產量很大。故而我們今天在食品商店裏看到的開心果大多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不過,現在我國新疆等地也有栽培,隻是產量還不高。

在我國發展開心果的種植業,前景將是十分誘人的。

“中華之寶”——獼猴桃

每年五六月間,正是美國、德國、荷蘭、日本等許多國家水果供應短缺的季節。這時,水果店櫃台上獼猴桃大受歡迎。盡管價格高,消費者也踴躍購買。

獼猴桃原產於中國。“中庭井欄上,一架獼猴桃”,這是唐朝岑參的詩句。可見我國栽培獼猴桃的曆史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曆史了。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其實,它的學名叫中華獼猴桃。俗名很多,稱之為藤梨、陽(羊、楊)桃、木子、毛桃等。在國外,新西蘭稱幾維果,美國叫中國醋梨,日本叫獼猴梨或中國猴梨。

獼猴桃形狀如鵝卵,肉色碧綠,酸甜適度,清香可口,芬芳撲鼻;果肉含多種維生素,並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質、多種氨基酸和鈣、鎂、磷、鐵以及果膠等營養物質。

獼猴桃在全世界目前共有54個品種和變種,我國就有52個,其中以代表品種中華獼猴桃分布最廣,分布在我國中部、南部及西南部的廣闊山野裏,被稱為“水果之王”。

中華獼猴桃維生素C含量極為豐富,比柑桔高5—10倍,比蘋果高20—28倍。此外還含有8—16%的葡萄糖以及檸檬酸等。因此,用獼猴桃加工製成的罐頭、醬、汁、脯、晶及酒、糕等食品,既是老弱病人、兒童的滋補品,也是高空、航海、井下、高原和牧區等特殊作業人員的高級營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