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就是從一個概念想到其他概念,或者從一個事物想到其他事物的思維形式。例如,頭腦中原有對某友人的記憶,由於見到一位與他穿戴相同服飾的人,就會很快想到那位友人,以及和他在一起時的種種情景,這就是一種聯想。
聯想在發明創造中主要有兩種作用:
一是通過聯想提出創新目標。許多人想搞革新、搞發明,但不知從何入手,常常苦於沒有課題。其實,在我們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問題,隻要動腦子去想,往往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比如,生產出了故障,可以想想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用什麼方法使生產少出或不出故障,有哪些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可以使用等。特別是在碰到一些有趣的現象或意外的情況時,更是不要輕易放過,很可能這會使你產生新穎的有價值的想法。例如,德斯特拉爾很喜歡打獵,每次打獵回來,衣服上都粘很多大薊花籽。他用顯微鏡觀察,發現籽上有很多小鉤。由這個發現,他聯想到如果用尼龍做成一麵帶小鉤,另一麵帶小圈圈的搭扣一定很好用,從而發明了尼龍搭扣。如果德斯特拉爾對花籽粘在衣服上隻是感到討厭,不仔細觀察,不進行聯想,他也不會抓住這個有價值的發明課題。
二是通過聯想溝能創新思路。在發明創造過程中,往往遇到的問題比較棘手,百思不得其解,一時找不到理想的解決辦法。這時,你盡量去聯想類似的現象,遇到任何事情都盡量同你要解決的問題聯係起來,很可能會收到意外的效果。例如,某單位一位職工研製一種藥的原料,因實驗過程中的化學反應可能會發生爆炸,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不敢貿然行事。正在他無計可施,實驗遲遲不能進行時,電台傳出我國地下核試驗成功的消息。這位職工馬上聯想到他的實驗也可以在地下進行,一下子問題就解決了。
聯想的這兩個實例說明,任何事情都有多種屬性。兩個事物隻要有一種屬性相似或相同,就可以通過聯想在它們之間建立聯係,做到“異中求同”,從而受到啟發,取得創新成果。
按照聯想的各種事物之間的關係,可以把聯想思維分為自由聯想與強製聯想等兩種形式。
自由聯想自由聯想的主要形式有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類比聯想、溯因聯想、求果聯想等。下麵主要介紹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和對比聯想。
(1)接近聯想
接近聯想是從一個事物想到與之接近的事物。所謂接近,一是指事物之間在時間上前後伴隨,如從確定發明項目,想到提出措施、設計試驗、製造模型、實施投產,二是指事物在空間上有密切聯係,如從森林想到木材,想到製作家具等等。
善於聯想的人,總是經常能夠從一種事物想到與之接近的多種事物,然後通過試驗,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如牛場給奶牛聽了音樂,能多產奶。蛋雞場給雞聽音樂,能不能多產蛋?有的蛋雞場做了試驗,在5000m2的大雞舍內,給兩萬隻母雞放優美的音樂,結果平均蛋重增加,飼料消耗降低,兩年共增產蛋1.7萬千克。
還有,乙炔能切割鋼板,能不能切割水泥?經過研究試驗,研究出了乙炔切割水泥的工藝。
(2)相似聯想
從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憶引起對與它的性質上相近或相似的事物的感知與回憶,稱為相似聯想。在創造活動中,相似聯想與接近聯想不同之外,是不受兩個事物是否接近的限製,有時兩個事物表麵上看來差距很大,但隻要它們在某一方麵或某些方麵有相同或相似之處,就可以運用相似聯想把它們聯接起來,把對某個問題的解決辦法用到解決另一個問題上去。這樣,有助於把創造思維由一個技術領域轉移到另一個技術領域,從熟悉的領域引導到陌生的領域。
我國建築工匠的祖師——魯班發明鋸的過程,就是運用相似聯想的典型事例。有一次,魯班造一座宮殿,需要很多大木料,就叫他的徒弟用斧子上山去砍樹。一天砍不了幾棵,魯班很著急,親自上山去看。山很陡,他抓住樹根和雜草,一步一步往上爬。突然,手指被一根小草劃破了。小草怎麼會這樣厲害?魯班仔細一看,發現小草的葉子邊上有許多小齒。他試了試,在手指上一拉就是一道口子。他想,如果照小草的葉子那樣,用鐵打一把帶齒的工具,在樹上來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強得多嗎?他馬上回去打了一把,一試,果然比用斧子砍又快又省力。魯班就這樣發明了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