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小明回到家中見爸爸正對著亮光看一卷昨天在公園裏拍的膠卷,想挑出一些照得好的去印照片。由於是135的膠卷,上麵的人很小,爸爸看得很費力。小明搬出一架自己製造的幻燈機把膠卷放進去。頓時,牆上像放電影一樣,膠卷上的人、景物都看得清清楚楚。幻燈機在這裏起到了一個擴大的作用。

在人們的生產、生活及發明創造活動中,常常會用到“放大”。

報紙上的字太小,老年人拿個放大鏡來看,放大鏡的作用就是“放大”。

一般的電影銀幕比較小,使電影缺少現場感,反映不出大的場麵。怎麼辦?放大,把它擴成寬銀幕,剛才的那些缺點就克服了。

緊張的象棋比賽正在進行,有幾百個人要看,總不能讓幾百個人頭都擠在一起吧!於是放大,做一個特大的象棋盤掛在牆上,供棋迷們觀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家中電視機的屏幕也在不斷地擴大,從14寸擴大到25寸、34寸,現在市場上推出的“家庭影院”式的電視機,屏幕則更大。屏幕擴大以後,給人們觀賞各種節目帶來了極好的視覺效果。

我們可以這樣想:

這樣東西如果放大、擴展(聲音擴大、麵積擴大、距離擴大……),它的功能與用途會有哪些變化?這件物品除了大家熟知的用途外,還可以擴展出哪些用途?

如吹風機,大家都知道是吹頭發的。但在日本,有人卻利用吹風機去烘潮濕的被褥,擴展了它的用途。後來,還在此基礎上“放大”發明了一種被褥烘幹機,銷路非常好。

“放大”在科學家的創造發明中早有運用。如把一般的望遠鏡擴成又長又大的天文望遠鏡。這種望遠鏡就像大炮一般。有的口徑就有1米。它收集的光可達人類肉眼的4萬倍,放大率達3000倍。用這種望遠鏡看星空,38萬千米遠的月亮,就好像在128千米的近處一樣。

中國科學家正計劃在貴州南部建成一個能“填滿”整個山穀的、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這個半徑500米、接受麵積相當於25個足球場大的“大鍋”被譽為是地球的一隻眼睛,將被用來尋找地外理性生命及為宇宙起源尋找證據。

這個巨大的“天眼”外形同鍋式衛星天線相似,由2000塊15米見方的反射板拚成。整個工程都將在貴州南部的喀斯特窪地中建成。

這隻“擴大”了的望遠鏡的觀測波長範圍正好包括了探尋地外理性生命的“水域”波長區間,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自動射電望遠鏡綜合效率要高10倍,它將是觀測範圍最廣、觀測得最遠的儀器。因此,中國的大望遠鏡計劃也引起了國際尋找外星人組織的關注,有關國際組織已提出合作研究申請,中外天文學家將聯手用這個儀器搜索外星人。

在通信中常常會遇到由於路途太遠而收到的信號很弱的情況。英國科學家威廉?湯姆生發明了鏡式電流計電報機後,擴大了信號的強度,使長途電纜通信得以實現。

在軍事科學上,“放大”的運用更廣泛了。飛機擴大到可以運載汽車、大炮、坦克;兵艦擴大到可以裝載成百架飛機;而大炮則擴大到一次能射出幾十發炮彈。

我們少年兒童搞小創造、小發明時,“放大”也是一種可供選擇的途徑。如有一個小朋友在雨天和人合用一把雨傘,結果兩人各淋濕了一個肩膀。他想到了“放大”,就設計了一把雙人傘,擴大了傘麵的遮雨麵積。還有一個小朋友看書時愛摘錄好詞好句,但在摘抄時,書頁容易被風吹亂。他先是用回形針去夾書,後來他想到了“放大”,就利用回形針的原理,把回形針擴大,製成了一個又能擱書,又能夾書的壓書器。

有一位小朋友,視力有障礙,在測量較短的線段時,在尺上讀毫米數很吃力。後來,他利用“放大”的思路,發明了一把放大的尺,形狀像兩隻有對頂角的相似三角形,一隻小,一隻大。測量時,利用小三角形去量線段,但量出的數據被大的三角形“擴大”了幾倍,在大的三角形上讀數就方便得多了。

“放大”的用處很多,你也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