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那一年是大四,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一年。
我在這一學年的上學期就寫好了畢業論文,論文是關於如何用神經控製機械,這個論題在大三剛開始的時候就出現在了我的腦海裏。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曾經有一隻貓頭鷹落在我和小娟的路前。這是我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貓頭鷹,我立即掏出手機拍它,我們想拍的清楚些,就悄悄地靠近它,貓頭鷹卻警覺地飛走了。真是個來無影去無蹤的神秘動物。看著飛走的貓頭鷹,小娟突然感慨:“我們人類什麼時候能飛啊?”我馬上笑她:“我們不是早就能飛了嗎?早在1901年,美國的萊氏兄弟就發明了第一架飛機。我們現在可以坐熱氣球,滑翔機,直升機,甚至航天飛機,各種飛,人怎麼不會飛呢?”
“不是這樣的飛行方式啦,我說的是用翅膀飛行,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小娟若有所思地解釋,她的神色,仿佛真的看到有人用翅膀在天上飛。
這也許隻是小娟偶然產生的感慨,卻引起了我的思考。怎樣才能讓人擁有能夠飛行的翅膀?我腦海裏最早閃過的是一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一對父子用蠟將羽毛粘成翅膀,借以在海上飛行。不過在現在,這絕對是小孩子都不信得鬼話了,沒有肌肉,沒有關節,光憑羽毛怎麼可能飛起來。然後我想到《戰警》裏的變異人,有個男孩基因突變,長出了一對白色的翅膀。能不能用誘導基因突變的方法來產生能表達出翅膀的基因呢?這絕對是無稽之談。基因突變有不定向性,想誘導出翅膀,就像大海撈針一樣不可能實現。那麼用具有定向性的基因工程呢?這方麵的資料又幾乎是零。利用組織工程技術,在人背上套一個翅膀的模具,再在模具中添加幹細胞,使細胞增殖生成一個完整的翅膀呢?就像在老鼠的背部培育出一個人的耳朵。可翅膀和本體的神經係統沒有聯係,要怎麼被控製,怎麼發揮作用?更何況,有誰願意背一個模具,傻乎乎地等翅膀長出來?
在腦海中思考許久之後,我覺得可以製造一個機械化的仿生翅膀,再讓機械翅膀連入人的神經係統,這樣翅膀就隻是一個額外的機器,和滑輪,滑翔服一樣是可以拆卸的,而不損害人本來的模樣。不過這種設想有一個很大的的技術難點,如何讓機械受人體神經的控製。為解決這個問題,我草擬出好多種方案。這些方案在腦海中輪流翻轉,每個都在極力說服我,它們是多麼的完美,多麼的無懈可擊。最終我選擇了一條我認為最簡單可行的方法。
我在課餘時間,到圖書館或者網絡上搜尋資料,以及到實驗室請我的導師指導。至於製造這個翅膀所需材料的購買資金,我家裏對我是有求必應,所以,我能夠買到充足的材料。
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我的翅膀初見雛形。大四下學期的春天來時,小娟的生日也到了,我決定在小娟生日之前把仿生翅膀完整地做出來,作為畢業和生日禮物送給她。所以在那之前的時間裏,我一直忙著趕製最後的部分,小娟好幾次約我出去玩,我都狠下心找各種理由拒絕她。這樣許多次之後,她開始生氣了。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她好。
因為翅膀的部分構造要侵入到人體,很可能會刺激免疫係統發生排斥反應,所以我得先采集她的血樣做一些測試。正好我可以借這個機會多多少少暗示她,我到底在做什麼,打消她對我的悶氣。
她果然問我:“你要我血做什麼?”
“我要喝!”我故作嚴肅地說道。
“滾。”
“我要吸幹你。”我扮起鬼臉。
“還敢吸幹我,看我不把你耳朵扯下來。”一不留神,她又扯住了我的致命弱點。
“哎呀,哎呀,放手,我要給你驚喜,給你驚喜。”我趕緊解釋。
“什麼驚喜?”
“你看我最近都忙得沒空和你出去玩,就說明我要給你驚喜了,就差你的一點點血,這個驚喜就完成了。”
“還好意思說,約你都拒絕,我還以為你劈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