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吳教授。我們根據警方提供的情況,已經可以推斷,張博就是綠人事件的始作俑者。那麼,他的所作所為究竟構成了什麼罪呢?”主持人轉向另外一名嘉賓,問,“李研究員,您能否給我們解答一下問題?”
“這個很明顯,他的行為已經違反了《科技發展法》裏麵所規定的,“科學實驗,不準擅自以人作為試驗對象,不準擅自改造和製造變異人類”等條例。違反這些條例,是構成刑事犯罪的。最著名的一個案例就是十年前的“克隆案”,涉事的科學家叫趙創,他用自己的體細胞克隆了自己,還聲稱這麼做隻是為了興趣,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最後被判處了8年有期徒刑,並剝奪了參與科學研究的權利。”李研究員說,“張博所麵臨的處罰可能跟“克隆案”類似。也有可能比這個重。因為法院在定刑的時候,還要考慮他的研究項目所帶來的附加危害。因為這個所謂“神秘綠人”,最後是闖到大街上橫衝直撞,給其他公民造成了人身傷害和經濟損失。往重處說,如果一個科學家的非法研究項目,造成的危害甚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比如說製造並刻意散布致命的病原微生物,那麼他的量刑也就會更重,甚至是無期徒刑。”
隨著時間推移,張博的案件引來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公眾對張博和他的綠人1號本身的好奇,遠遠超過了對他們違法行為的關切。在事件爆發的第四天,也就是張博被警方拘押的第三天。北山市公安局召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
主持這次新聞發布會的是前天接受記者采訪的副局長,閃光燈下,他扶了扶自己的眼鏡,然後用他那不緊不慢的聲音說:“北山市公安局已經弄清了‘綠人案件’的來龍去脈。此事件係北山大學教授張博從事非法科研工作,利用轉基因和克隆技術,來製造變異人類。具體來說,他是將植物質體基因轉入人類細胞,培養成大家所熟知的‘神秘綠人’。後因實驗室管理疏忽,‘神秘綠人’逃竄至公共區域,引發混亂。嫌疑人張博業已承認上述情況。北山市人民檢察院已對張博提起公訴,法院方麵將在本月27號開庭審判此案件。在此期間,人民群眾有受此事件波及,承受了精神,身體,或者財產上的損失的,可以到公安機關投訴。我們將向檢查院遞交相關投訴,追加當事人的附帶責任。”
緊接警方的口風,媒體把關注重點移到了附帶責任上。於是,電視和網絡上,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受害人。有在混亂中丟失錢包和重要證件的,有新興路旁遭受衝擊的商鋪,有遭踩傷,撞傷的路人,甚至有心理承受不了綠人號的存在,而導致精神創傷的觀眾。不過在我看來,比較靠譜的受害者其實隻有一位老人,她因為被綠人號撞的腰椎脫位,無法走路,所以子女要求賠償醫療和護理費。
由於事件與自己有切身的利害關係,我不厭其煩地搜羅國內外各家媒體的報道,估計這件事的影響。其中有一件事讓我格外恐慌,有一家小媒體播出的現場視頻中,把她圈了出來。並報道說:事發現場,神秘綠人一直拉扯著一位神秘女性,這位女性或成為遭受神秘綠人侵犯的最大受害者。然而,截止目前,向警方提出投訴的人中,並無這位女子。更為離奇的是,該女子最後得到一輛白色車輛的解救,那車輛撞倒神秘綠人,將女子救上車。監控中也留下了車主的身影。車主最後攜帶女子消失於衛星的監控中,遺憾的是,衛星不曾拍下車輛車牌號碼。事發當時,在這名女子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名車主又是何人?我們期待答案的揭曉。
雖然這家媒體並不入流,其影響力甚至無法波及整個北山市,但看到這條視頻時,我還是驚出了一身冷汗,竟然條件反射地跑去地下室去,看她是否還在。她卻似乎不曾受到任何事的波及,隻是平靜地看著電視,見我下來,不過木訥地回頭看了我一眼。我回到樓上,關起地下室的門,並用雜貨箱把門擋住“這媒體可真該死,如此不經意的細節也要琢磨。”我在心裏咒罵。
這時候手機響了,屏幕上是一竄陌生的號碼。我捋捋氣息,讓自己不那麼緊張。接過電話,那邊是一個聲音甜美的女生,給我一種服務類公司客服的第一印象。隻聽她問:“您好,是夏風先生嗎?”
“對,對,我是。”
“我這邊是北山市公安局,想必‘綠人案件’您也聽說了,我們發現您當時也在現場,您能過來錄個口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