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編筐文化何以突然消亡?(1 / 1)

正如沒有個人即沒有社會一樣,沒有社會就沒有文化。反過來說,所有已知的人類社會都展示出文化。在文化多元的社會中,我們可能很難理解不同人群從事活動時所遵循的不同標準。

在美國,亞文化的例子在阿米什教中可以看到。老派阿米什教在歐洲宗教改革運動時期發源於奧地利和摩拉維亞地區。而今,這個教派主要生活在賓夕法尼亞、俄亥俄以及印第安納。他們是和平主義者、平均地權主義者,其生活中心是宗教信仰。他們崇尚樸素、勤勞和高度友好合作。他們穿著與眾不同,以馬匹作為交通工具並用它農耕。美國文化中,除了亞文化外,還有一種編筐文化,它是由阿納薩齊人帶來的。

阿納薩齊人是美國西南部的古代居民。遠在哥倫布踏上美洲大陸之前,他們曾在以“四角”而著稱的貧瘠地區,即猶他、科羅拉多、亞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州交界的地方,創造了高度的文明。

阿納薩齊人作為一個編筐人的社會第一次出現在美國西南部,大約是在公元前100年。那時,他們的農業技術以及工藝知識還很有限,但他們發展了傑出的編織技術,並在此後數百年間步入了一個以編織文化著稱的時期。公元400年左右,阿納薩齊人開始居住在半地下的地穴式永久性住所時。他們的村莊擴大了,農業知識變得豐富了。他們在繼續編筐的同時發展了製陶技術,成為美國西南部第一個製造各種形狀和大小陶器的民族。

公元700年後,阿納薩齊人創造了以“崖壁上的城鎮和公共住所群”為象征的高度文明。其中,尤以位於新墨西哥查科峽穀地區,他們曾建立了以一個或更多的公共住所建築為特征的12個城鎮,這些建築物通常高達四五層,用未經打磨的天然石頭和泥灰漿建造,牢固而耐久。普韋布洛博尼托就是這些城鎮中最著名的,它擁有占地1.2萬平方米的800套公共住所,其中許多至今仍巍然屹立在崖壁上。阿納薩齊人對建築學和營造技術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它不愧是印第安文化中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然而時至公元1300年,正當阿納薩齊人達到其文明的頂峰時,卻突然開始衰落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衰落,誰也難弄清,以致成了千古之謎。學者們為此進行了多方探討,提出了種種假說。有的說是由於人口過剩;有的說是外敵入侵所致;也有的說原因在於1276~1297年襲擊美國西南部的大旱,因為阿納薩齊人沒有精心設計的灌溉係統,完全靠天吃飯,大旱使他們遭害嚴重,不得不向北或向南遷徙。由於這些各執一詞的假說至今仍缺乏具有說服力的證據,因此很難得到大家的公認。爭論也許會繼續下去,它無疑會有助於弄清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