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物殺死並吃掉另一種生物,稱為掠食。能捕食其他生物的是掠食者,如上述情景中的鯊魚。而被捕食的生物稱為被掠食者,在鯊魚麵前,信天翁便是被掠食者。
掠食者的適應性掠食者擁有幫助其捕捉和殺死被掠食者的能力。例如,印度豹能在一瞬間跑得非常快,具有很強的追捕獵物的能力。水母的觸須含一種有毒物質,能使水中一些小動物失去知覺。
你也許會認為掠食者都有鉗子般的爪、鋒利的牙齒或帶毒的刺,而事實上一些植物同樣也有捕獲獵物的能力。茅膏菜莖被膠黏的球形物所包裹,當蒼蠅停在它的上麵時,就被黏住了,成為茅膏菜的食物。
有些掠食者具有夜間捕捉獵物的能力,例如,貓頭鷹的一雙大眼睛能在黑夜裏看清獵物。蝙蝠則完全不需要眼睛捕獵,因為蝙蝠通過發射超聲波和接收反射波來確定獵物的位置。這一招非常管用,蝙蝠能夠在一片漆黑的環境中捕捉到正在飛行的蛾。
被掠食者的適應性
被掠食者如何設法躲避能力高超的掠食者?在下麵“探索防禦重大適應性變化”裏,你將了解一些生物怎樣利用獨特的外表來保護自己。
掠食行為對種群的影響掠食行為對生物種群數量的變化具有重要影響。當一個生物種群的死亡率超過出生率時,這個種群的個體數量是減少的。如果掠食者非常善於捕食掠食對象的話,其結果常常使這個被掠食的生物種群個體數量減少。但被掠食生物種群個體數量的減少,反過來也會影響掠食生物種群。
共生
共生是兩個物種之間的一種親密關係,其中至少有一個物種能從這種關係中受益。共生有三種:互惠共生、共棲和寄生。
互惠共生兩個物種都能從這種相互作用中受益,稱為互惠共生。仙人掌與長鼻蝙蝠之間的作用就是互惠共生的一個實例。因為仙人掌的花為蝙蝠提供食物,使蝙蝠受益;蝙蝠用鼻子把一棵仙人掌的花粉傳給其他仙人掌,使仙人掌受益。
每時每刻,你與你大腸內的細菌種群都處於互惠共生關係狀態。這些細菌稱為大腸杆菌,生活在大多數哺乳動物的大腸內。它們能分解某些哺乳動物自己消化不了的食物。
細菌因在人體大腸內攝取食物和棲息空間而得益;你同樣在這種相互作用中得益,因為細菌幫助你消化食物。大腸杆菌還為人們提供維生素K,這種營養物質能增強凝血功能,是人體必需的。
共棲一個物種受益,而另一個物種既沒益處,也沒受傷害,兩個物種這樣的作用稱為共棲。紅尾鷹與仙人掌之間就是共棲。紅尾鷹受惠於仙人掌,它能在仙人掌上築巢;仙人掌的生長不受紅尾鷹的影響。
在自然界,共棲並不是非常普遍的,因為兩個物種在相互作用時通常不是得到一些好處,就是受到一些傷害。例如,由於貓頭鷹要在仙人掌的莖上為它們的窩巢開一個小孔,這對仙人掌就有輕微的傷害。
寄生現象共生的第三種類型稱為寄生。寄生是一種生物生存在另一種生物的體表或體內,並且傷害後者。受益的生物稱為寄生蟲,提供體表和體內生存環境的生物稱為寄主。
寄生蟲通常比寄主要小。在寄生作用中,寄生蟲從這種相互作用中受益,而寄主則被傷害。
你也許熟悉一些普通的寄生蟲,如跳蚤、扁虱和螞蟥等。
這些寄生蟲能夠依附在寄主身上,並吸寄主的血液。另一些寄生蟲則在寄主的體內生存,例如,絛蟲就是在狗和狼的消化係統中生存的。
與掠食者不同的是,寄生蟲通常不會弄死提供給它們生存環境的生物。如果寄主死了,寄生蟲就失去了食物的來源。
生活在蛾耳朵內的一種蟎蟲,就是這方麵的一個有趣的例子。
蟎蟲幾乎總是生活在蛾的一隻耳朵裏。如果蛾的兩隻耳朵都有蟎蟲的話,蛾的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這樣它很可能很快就被天敵--蝙蝠捕獲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