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有機廢料,如牲口的糞便、丟棄的蔬菜的莖葉、雜草、鋸末和許多其他廢物在任何一個農家都會成為廉價的、而且是重要的新型的能源。原來,隻要對有機物做適當的加工。就可以從中製取可燃氣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和少量的硫化氫等混合氣體。在一些國家它被成功地用來取暖和做飯。
人們用一種所謂的“甲烷發酵”法來獲取生物瓦斯,它是在厭氧條件下,即無空氣進入條件下進行的。發酵過程由兩組細菌分兩個階段來完成。參與第一階段發酵的是產酸性細菌,它們把複合有機物質--蛋白質、脂肪和糖分解成更為簡單的物質。
由於細菌的活動產生了所謂的發酵初產品:脂肪酸、酒精、氫、碳氧化物和許多其他物質。這些物質是第二組微生物甲烷生成菌的絕好的營養源。第二組細菌把在第一階段形成的發酵初產品加工成甲烷、二氧化碳氣體和其他少量的化合物。
多種微生物(約有一千種)參與了有機廢料轉化為生物瓦斯的複雜過程,但起主要作用的仍是甲烷生成菌。
為使細菌的作用發揮得更充分,必須創造適宜的條件。
為此人們建造了專門的發酵池:生物反應池。人們使池內保持著適宜的溫度和壓力,密切地關注著培養基的酸度。但是最主要的是不能讓大氣中的氧氣進入生物反應池。
有趣的是,反芻動物的胃也具有十分相像的條件。所以,普通的牛早就擁有了生物反應堆,並利用細菌來加工纖維質。
然而對牛來講,甲烷隻不過是副產品、無用的廢料。
人們在生物反應池中加工有機廢料的同時,還解決了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人們由此而獲取了能提高土壤肥力的優質有機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