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發掘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了不少簡文、帛書等文物,其中1號墓(公元前160年)和3號墓(公元前65年),其隨葬清冊中都有“梢一笥”和“梢笥”的竹簡文和木牌文。現已查證這個“梢”字就是“檟”的異體字,所謂“槁一笥”或“棺笥”,就是“檟(苦荼)一箱”或“檟(苦荼)箱”,從而說明當時湖南已有了飲茶習慣和茶葉生產。這個發現為西漢王褒在《僮約》一文中所說“烹茶盡具”和“武陽買荼”的“茶”提供了實物證據。武陽即今四川彭山縣。但宋李防等編纂的《太平禦覽》,以及範文瀾的《中國通史》,卻把“武陽”寫成為“武都”,武都,相當今甘肅武都、成縣、徽縣、西和、兩當、康縣及陝西鳳縣、略陽等地。四川的王褒不在產茶的蜀地買茶,而差令僮仆去西北地區的陝甘買茶,這是不可想象的。不過,不論是“武陽”或是“武都”,從王褒《僮約》的全文來看,純屬一篇遊戲文講,究是王褒自作,抑是後人假托王褒之名所作,尚難肯定,因此,其真實性是值得懷疑的。
六、茶樹生長的生態條件
茶樹生育所需要的主要生態條件是光能、熱量、水分和土壤等。《一之源》中所述及的“地”、“野者”和“園者”、“陽崖陰林”和“陰山坡穀”,都是茶樹生育的一些生態條件的直觀表達方式。
首先,《茶經》提出了“地”,所謂“地”即指土壤。《茶經》把植茶土壤分成上、中、下三等,並以爛石為上,礫壤為中,黃土為下。在唐以後的茶書中,附和《茶經》說法的較多,否定的甚少。如明程用賓《茶錄》、明張大複《梅花草堂筆談》、清陳鑒《虎丘茶經注補》,清陸廷燦《續茶經》,都引述或發展了《茶經》的提法。隻有明代羅廩的《茶解》和張源的《茶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或說“恐不然”,或說“產穀中者為上,竹下者次之,爛石者又次之,黃砂中者又次之”。
土壤是茶樹生長的自然基地,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肥力。茶樹生長所需的養料和水分,都是從土壤中取得的。因此,土壤的理化性質(包括土壤的保肥供性能、土壤的酸堿性和土壤的結構和適耕性),都關係到茶樹的生長。
土壤是由岩石變化而來的,先是岩石經各種風化作用而變成母質,再由成土母質在生物為主導因素的各種自然因素(包括生物、母質、氣候、地形)的綜合作用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演變成具有肥力的各種土壤。
《茶經》中所用的土壤名稱,很難用現代土壤名詞正確地表達出來,因而也難以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斷。但從字麵上看,“爛石”顯然是指風化比較完全的土壤,也可以說是現在茶區群眾所謂的生土,這種壤土,適於茶樹生長發育;“礫壤”是指含砂粒多、粘性小時砂質土壤;至於“黃土”,可以認為是一種質地粘重,結構差的土壤。
由於土壤是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土壤溶液)、空氣、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等物質所組成的。因此,要正確地理解“爛石”和“礫壤”的含義以及陸羽何以分別稱之為“上者”和“中者”,這除了應考慮土壤中粗細不同的礦物質顆粒,更重要的還應考慮其有機質和土壤生物的含量,也就是含有機質和土壤生物多的,可以理解為陸羽所說的土壤中的“上者”,少於“爛石”含量的“礫壤”,可以理解為他所說的“中者”,含量更低的“黃土”,則稱為“下者”。
其次,《茶經》談到的另一生態條件是光,主要包括日照、氣溫、空氣濕度和地形等幾個方麵。茶園的小氣候環境條件,對茶樹的生長和茶葉品質都有密切關係。《茶經》所說的在“陽崖陰林”和“陰山坡穀”兩種不同的自然條件下生長的茶樹的品質問題,在宋、明兩代的茶葉的著述中多有論述。或說:“茶宜高山之陰,而喜日陽之早。”(見宋宋子安《東溪試茶錄》)或說:“其山(指建安北苑的山)多帶砂石,而號佳品者,皆在山南,蓋得朝陽之和者也。”(見宋黃儒《品茶要錄》)或說:“植產之地。崖必陽,圃必陰。蓋石之性寒,其葉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資陽和以發之;土之性敷,其葉疏以暴,其味強以肆,必資陰蔭以節之。陰陽相濟,則茶之滋長得其宜。”(見宋趙估《大觀茶論》)或說:“錢塘諸山,產茶甚多,南山盡佳,北山稍劣。”(見明許次紓《茶疏》)或說:“茶地南向為佳。向陰者遂劣。故一山之中,美惡不相懸也。”(見明羅廩《茶解》)還有:“產茶處,山之夕陽勝於朝陽,廟後山西向,故稱佳。總不如洞山南向,受陽氣特專,稱仙品。”茶產平地,受土氣多,故其質濁。芥茗產於高山,渾是風露清虛之氣,故為可尚。(見明熊明遇《羅齊茶記》)。
“陽崖陰林”四個字的含義很廣,它明確指出:茶樹適宜於向陽山坡有樹木蔭蔽的生態環境。由於茶樹起源於我國西南地區的深山密林中,在人工栽培前,它和亞熱帶森林植物雜生在一起,並被較高大的樹木所蔭蔽,在漫射光多的條件下生育,形成了耐蔭的習性。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從太陽輻射能取得其生育所必需的能量的,光照是植物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養分必不可少的條件。各種植物的生長發育都需要一定的光照。光照強度,影響光合作用的進程,光照條件的改變,給有機體的生化變化帶來深刻的影響,這是關係到茶葉的產量和品質的問題。遮陰就是根據光對茶樹有機體的影響而進行的農業技術措施。在日照強烈的地方,在茶園梯坎和主要道路兩旁適當地栽種一些遮陰樹,以減少直射光,使遮光度達到適合茶樹生長對光的要求,這是必要的。因此,“陽崖陰林”是符合茶樹生長的生態環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