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茶道(18)(1 / 3)

泰國、緬甸和老撾的毗鄰山區,人們還製造一種稱為“醃茶”的茶,作為咀嚼物加以食用。這種茶的製造方法很象青貯法,將采下的鮮葉放在缸內,邊放邊壓,以壓滿為止,再用很重的蓋子壓緊。過數月後取出,緊捆在竹筐內(不能將茶幹燥),到市場出售,所以葉子一直是濕的。“醃茶”通常在雨季製造,常和其他香料拚和後,咀嚼食用。在幹燥季節,這些地區生產一種用日光曬幹的綠茶,蒸煮後製成球形或餅形,然後曬幹,用鹽、蔥、蒜等調味品和油麵等同食。這已不是把茶作為飲料,而是作為一種副食品了。

北非、西非的許多國家,都把茶作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他們的飲茶習俗在穆斯林國家中有廣泛的代表性,一般飲用綠茶,每天飲用四、五次,每次用量較大,加糖也很多,還加新鮮薄荷葉,一般用衝泡法,也有用煮沸法的。

早期荷蘭和英國的飲茶風習和我國的基本相同,頗似潮汕和閩南人飲武夷岩茶的方法。

茶中加糖和檸檬的習慣,出現較早,最初並不使用牛乳。加牛乳的習慣是在早餐時代替麥酒和餐後選用茶或咖啡的情況下形成的,以後,又因“午後茶”的風行更為普遍了。

歐洲最早飲用的茶葉為武夷茶和炒青綠茶,飲用紅茶的時間較晚。現在歐洲人大都已飲用紅茶,飲綠茶和其他茶葉的已很少了。

北美洲和澳洲的飲茶風習和飲用方法與歐洲相同。現在歐美各國的飲茶方法已日趨簡便,除了熱飲,還有冰茶,此外,還有速溶茶、混合茶、瓶裝液體茶。

飲茶的習慣多種多樣,每個民族不同,各個國家不同,小至在一個家庭內,各個家庭成員也有所不同。由於人們可以采用自己所愛好的方式方法飲茶,因此,要把各種飲茶方式和方法都羅列出來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但是,如上所述,飲茶的習慣決定於飲茶的目的,同時,也與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條件有關。目前世界上對飲茶已出現兩種趨勢:一種是前已提到的“簡便”,這是重視時間價值而又需要解渴提神的飲用者的要求;另一種是“保健”,這是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而又需要增強健康、減少或預防疾病的飲用者的要求。這兩種趨勢的出現,將逐漸改變人們飲茶的習慣方式和方法。

第七講茶的產地

一、原文

山南,以峽州上,(峽州,生遠安、宜都、夷陵三縣山穀。)襄州、荊州次,(襄州,生南漳縣山穀;荊州,生江陵縣山穀。)衡州下,(生衡山、茶陵二縣山穀。)金州、梁州又下。(金州,生西城、安康二縣山穀梁州,生襄城、金牛二縣山穀。)淮南,以光州上,(生光山縣黃頭港者,與峽州同。)義陽郡、舒州次,(生義陽縣鍾山者,與襄州同;舒州,生太湖縣潛山者,與荊州同。)壽州下,(盛唐縣生霍山者,與衡山同也。)蘄州、黃州又下。(蘄州,生黃梅縣山穀;黃州,生麻城縣山穀,並與荊州、梁州同也。)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長城縣頤渚山穀,與峽州、光州同;生山桑、儒師二寺,白茅山懸腳嶺,與襄州、荊南、義陽郡同;生鳳亭山伏翼閣,飛雲,曲水二寺,啄木嶺,與壽州、常州同;生安吉,武康二縣山穀,與金州、梁州同。)常州次,(常州,義興縣生君山懸腳嶺北峰下,與荊州,義陽郡同;生圈嶺善權寺,石亭山,與舒州同。)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宣州,生宣城縣雅山,與蘄州同;太平縣生上睦、臨睦,與黃州同,杭州,臨安、於潛二縣生天目山,與舒州同。錢塘生天竺、靈隱二寺;睦州,生桐廬縣山穀;歙州,生婺源山穀,與衡州同。)潤州、蘇州又下,(潤州,江寧縣生傲山;蘇洲,長洲縣生洞庭山,與金州、蘄州、梁州同。)劍南,以彭州上,(生九隴縣馬鞍山至德寺、棚口,與襄州同。)綿州、蜀州次,(綿州,龍安縣生鬆嶺關,與荊州同;其西昌,昌明,神泉縣西山者並佳;有過鬆嶺者,不堪采,蜀州,青城縣生丈人山,與綿州同;青城縣有散茶、木茶。)邛州次,雅州、瀘州下,(雅州,百丈山、名山;瀘洲,瀘川者,與全州同也。)眉州、漢州又下。(眉州,丹棱縣生鐵山者;漢州,綿竹縣生竹山者,與潤州同。)浙東,以越州上,(餘姚縣生瀑市泉嶺,日仙茗,大者殊異,小者與襄州同。)明州、婺州次,(明州,賀縣生榆莢村;婺州,東陽縣東目山,與荊州。)台州下。(台州,豐縣生赤城者,與歙州同。)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

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

嶺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福州,生閩方山、山陰縣。)其思、播、費、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詳,往往得之,其味極佳。

二、解析

《八之出》論述了唐代的茶葉產地,但陸羽的論述是並不完整的,即如茶樹原產地區之一的雲南,即未予列入。本節係根據《八之出》的內容,著重述評唐代的茶葉產區、從唐代茶葉產區看我國的名茶和唐代以後的茶葉產區以及茶葉品質與自然地理的關係。

唐代茶葉產地,據《八之出》所述,遍及當時的八道。道是唐代開元二十一年(733)以後地方一級的行政區劃單位,相當於現在的省一級;道以下設州郡,相當於現在的專區一級;州(郡)以下設縣,相當於現在的縣一級。以唐時的道、州、縣與現在的省、地、縣比較,隻是為了說明地方行政區劃分為三級的概念。事實上,唐代道所轄的地區遠較現在的省為廣,州和縣所轄的地區也大都與現在的專區和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