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左腳向左前方踏,兩膝彎曲,身子略向後仰,身體重心落在雙腳上。兩膝略向下屈。
(4)右腳滑退至左腳邊(身子挺直)。
15.Z形擺臀
這是一個臀部擺動的動作。如果是站在舞伴的身邊,那麼,這種臀部的動作就象“碰碰舞”一樣。這種原來用作碰碰舞基本動作的臀部擺動,在迪斯科裏還是很有用的,舞者可以根本不必動自己的雙腳,隻是將臀部作類似“Z”字形的運動。這個動作強調的是第1拍和第3拍。
準備姿態:兩腳分開,略寬於兩肩,重心平均落在雙腳上。
(1)挑選自己喜歡的一邊,比如右邊,將右臀猛甩向右邊,同時將身體重心移到右腳,右臂略撥向右臀後,兩膝伸直,但不能僵挺。
(2)兩膝微彎,把左臀挺出,將身體重心移到左腳,左臂略撥向左臀後。
(3)將兩膝屈低一點,重複第一步。
(4)重複第二步(兩膝僅微彎)。
16.大家轉
這個舞步是一個團體舞步,大多數受歡迎的團體舞都把這個舞步用在一套舞步組合成一連串舞步的末了。通常這種舞步隻跳一次,用於改變方向,然後再對著新的方向(向左轉90度),從頭開始跳團體舞。
準備姿態:兩腳並攏。
(1)右腳向前點,兩臂自然擺動,左臂在前,右臂在後。
(2)右腳後點,兩臂向相反方向撥動。
(3)右腳向右點,兩臂向兩側伸開。
(4)右腳抬起,在身前踢向左側,同時以左腳尖為軸向左轉90度。
現在已經換了個方向,團體舞再從頭開始。
17.雙點式變化
8拍式變化:
(1)右腳前點。
(2)重複(1)。
(3)右腳後點。
(4)重複(3)。
(5)右腳前點。
(6)右腳後點。
(7)右腳向右點。
(8)右腳抬起,在身前向左踢出,並以左腳尖為軸心,向左轉90度。
4拍式變化:
(9)右腳前點。
(10)右腳點向右側,同時以左腳為軸心,向左轉90度。
(11)右腳前點(麵向新方向)。
(12)右腳後點。
三、雙人迪斯科
關於雙人迪斯科的起源,各種說法不一。有人說是在1875年由拉丁美洲人在曼哈頓興起的;也有人認為是由吉特巴和搖擺舞直接衍生而成。很顯然,有不少舞步和轉身的舞姿的確來自吉特巴、搖擺舞和倫巴。無論是6拍的步法或是流暢的轉身舞,的確很有拉丁風味。不管起源如何,雙人迪斯科在舞場上已經有了它的地位。
大多數跳雙人迪斯科的舞侶都有一套以4/4拍子跳的六步舞,使舞跳得激烈而活潑。其中都包含有迅速而繁複的轉身動作。但是舞中並沒有規定舞步的組合,也沒有一定的轉身次數,完全由跳舞的人自己來決定如何彼此配合著轉身(通常是兩人同時轉動)。
雙人迪斯科和吉特巴等舞的不同之處,是沒有那種急拉急扯的感覺,而是有很順利流暢的姿態、步法和轉身的動作(可能各不一致)。
所有雙人迪斯科開始時都是采用交際舞的“近”式(合對位)開舞姿勢,然後才改成“開”式(分對位),準備作花樣的轉身動作。在“近”式開舞姿勢中,男女雙方相對而立,而且靠得很近,男子的右手放在女子的腰上方,左手和女子的右手相握,向外伸出,約低於肩部。女子的左手扶搭在男子的肩上。迪斯科裏的“開”式姿勢,則是指男女舞伴麵對麵,握著一隻手,或兩手都相握在一起,兩人一直靠得很近。
1.簡易雙人舞
如果從來沒和別人共過舞的話,可從這支舞開始練習,然後就可以再學其他的雙人迪斯科。
請記住首先要獨自將步法練熟,再和舞伴牽手共舞,舞時,可加上些轉身動作,或和對方聊聊天。到了眼睛不再望著自己的腳,而是看著舞伴的臉的時候,那就是已經練得不錯了。
準備姿態:兩腳並攏。
女子:右腳略向右點。
男子:左腳向左點。
以第一步點出之腳步走三小步,行走的方向可隨意選擇。
女子:左腳向左點。
男子:右腳向右點。
以剛才第五步時點出之腳步起步,注意選擇行進方向並走三小步。
回到第1步,繼續跳下去,注意,在第一步所點出的腳和在第五步所點出的腳不同,也就是說,如果第一步點的是左腳,第五步就應該是右腳。走步的時候,動作要順,還要有感覺。
花式變化
點步是向旁邊點出,但那三小步可以在原地,也可以向前走,向後退,走圓圈,或讓舞伴繞著自己走,甚至和舞伴交換位置(就象在“交叉轉身”中,和舞伴彼此對走換位一樣)。以上各種走法都練順之後,再牽起手來,一起試跳各種花式變化。
2.歐陸哈梭
歐陸哈梭的跳法很象本世紀40年代所跳的“飛機舞”,不過那種舞是以點步開始,而現在的卻是以踏步開始。如果曾跳過“飛機舞”的話,則“歐陸哈梭”就一定能跳得好。在與舞伴都覺得步法已經練順了之後,就可以握起手來以“開式”起舞姿勢或以交際舞“近式”起舞姿勢共舞。學這種舞時如果采用2/4拍的話,學起來就會比較容易。記住每步1拍,著重強調第二和第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