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社交寶典(21)(1 / 3)

你可以記錄某人的偏好(如誌偉是素食主義者)或憎惡(如芳玲在樂聲喧鬧處會顯得很不自在),那麼下回你和他們相處時,你就會銘記在心。

如果你回想不起來,翻翻筆記就可以查出你曾為某位業界同仁或子女挑選過什麼禮物,因此下回可以選擇不同的禮物,而假如當時受禮者對禮物愛不釋手的話,你下回也可以再送類似的禮物讓他開心。受禮人不會忘記你的好意,必會感念你在他們身上花費的心力。

針對你經常光顧的飯店、餐廳和其他場所,建立你自己的一套評等係統,作為日後計劃行程的指標。把侍者領班、翻譯員和其他提供最佳服務的業者姓名都記下來,下回一見麵你就能叫出他們的名字,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服務得到最佳的回饋。此外,你也許往後還會需要他們的服務,資訊充裕的話,也比較容易和他們再度聯係與接洽事宜。

當你瀏覽自己的筆記評論之際,也許會注意到一個先前從未察覺的主題不斷地重複,因而發掘出更多有利的資訊。新聞記者錄好一項訪談之後,會馬上倒帶再聽一遍,常常會挖掘出新的訊息。’當他們傾聽了兩次後,先前模糊不明的感覺會豁然開朗,或對事實產生了新的切入點。閱讀自己的日記就好像這些新聞記者在倒帶重聽一般,或許也因而擴充了你的知識資料庫。舉例來說,如果在談判會議上對方每次都有一名言行低調的人員參加,很可能在對方誤導下,你根本想像不到這名不惹眼人士實為對方陣營中的首腦級人物。如果重閱日記發現了蛛絲馬跡,你會刻意多投給這名低調人士一些、目光接觸,伺機多和他說上幾句話,或送送小禮物,邀他出去吃頓飯等。為了達成你的業務目標,或許他才是你需要留下最佳印象的一號人物。

異國IQ趣味問答

下列所引述的資訊“應該”十分精確,但本書作者尚無緣親赴所有國家洽事,借以印證消息無誤,因此,對各國國情民風的正確性並無法作100%的保證。

作者作此表白,希望能提醒讀者:身處異邦,或與不同國籍和文化的人士洽談生意時,對一切資訊不可照單全收,隻可將之視為“最可能”的狀況。由於每人性格不盡相同,在每一個國家之內,即使同一個主題也會出現各種變奏。因此,下列問答均屬概觀而論,在讀者能以自己智慧的心燈照出一條明路之前,還是步步為營,審慎為上!

你智慧的心燈究竟點亮到什麼程度?對於以下富饒異國風味的趣味問答,你的答案就能提供一些線索:

(1)在約旦,企業界的會議是如何進行的呢?

a.不浪費時間,立即進行。

b.在招待過甜膩的伯特印炭燒咖啡,並且眾人全都喝完以後才進行。

c.會議隻在公司進行,絕對不會在某人家中舉行。

解答:若企業目標相同,約旦商務旅客會預訂一星期的房間,而美國商務旅客訂個兩天房就夠了。這暗示什麼?約旦人和其他國家的阿拉伯人並不急著馬上進行公事!阿拉伯人以好客馳名,對遠道的賓客更是盡情款待,不遺餘力,因此,以上的三個答案沒有一個算得上貼切。

(2)如何在日本取得他們“圈內”的地位?

a.想要為日本人接受,成為他們圈內的一分子,而並非一直被排除於圈外,你一定要擁有權力。

b.圈內或圈外的地位,乃天生而定。

c.你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建立關係,然後才能進入他們的圈內。

解答:答案是c。日本企業界對“自己人”待遇不同,許多外籍業者總覺得日本人永遠會把他們當作外人看待,因此,無論如何努力,都脫離不了那圈外人士的地位。掌握商業禮儀能夠改善情況,可是進度十分遲緩。不過,這種現象並非日本獨有,你在美國商場其實也可以見識到同樣的心態。

(3)你去澳洲洽公,打點行囊之際,是否要把正式禮服也打包進去?

a.打點行囊應依會議議程而定。不過,把任何矯揉虛飾都留在家裏,澳洲民性坦白直接,不喜矯揉造作。

b.衣著不如守時來得重要。

c.如果你出了差錯,你的澳洲同業可能不會放在心上,因為他們很有幽默感。

解答:答案是以上三者皆是。澳洲人非常守時,並且如果你在社交場合失態或出醜(例如穿著不當),由於民性和樂友善,他們可能隻逗逗你,和你開開玩笑,衝淡尷尬的氣氛。如果能夠證明你也相當了解他們和他們的國家,自然會贏得他們的好感。